2019年浙江中考社会法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西方的兴起与近代世界的变迁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这一观点指的是美国(    )
A .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 . 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C . 首创了民主共和制 D . 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2、面对亡国灭种的危局,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开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下列对这期间历史事件之间关系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 鸦片战争爆发是虎门销烟的导火线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导致辛亥革命的发生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公车上书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掀起了洋务运动
3、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下列能反映在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的是(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4、下列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发电机的应用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和德国后来居上 C .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电气化的实现 D . 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5、“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不能制海,必为海制。”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

①张骞通西域    ②新航路开辟

③雅克萨之战    ④鸦片战争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6、2019年3月29日,英国议会第三次否决了英国政府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追溯历史,英国议会拥有国家最高权力是依据(    )
A . 《权利法案》 B . 《独立宣言》 C . 《1787年联邦宪法》 D . 《人权宣言》
7、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 . 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 .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8、制作表格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列整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选项

时间

事件

意义

A

1649年

英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

B

1789年

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

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爆发

C

1839年

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

标志着鸦片战争的爆发

D

1889年

日本颁布《明治宪法》

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A . A B . B C . C D . D
9、下图是小明学习某国资产阶级革命时的笔记。适合填写在横线上的依次是(    )

①权利法案

②人权宣言

③民主共和制

④君主立宪制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10、史学家蒋廷黻(fú)认为,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下列能印证“相当的成绩”的有(    )

①创建北洋水师

②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创办轮船招商局

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1、重大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历史事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新航路开辟——使区城联系日益密切

②瓦特改进蒸汽机——出现了工厂制度

③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潮流

④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因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作者关于美国革命的评价,是因为它(    )
A . 脱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B . 确立共和体制,实行三权分立 C . 解放黑人奴隶,维护国家统一 D . 战胜封建王权,实行君主立宪
13、从历史中汲取取智慧,联合也是一种智慧。回答小题。
(1)【顺应时代的联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应的时代呼声是(    ) (1)
A .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B .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 土地革命,分田地 D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2)【避免是力的联合】1688年,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发动政变(史称“光荣革命”),以几乎不流血的方式,保存了英国革命的成果。此次“联合”(    ) (2)
A . 出现了克伦威尔独裁 B . 颁布了《人权宣言》 C . 走出了中世纪的蒙昧 D . 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3)【根年转时局的联合】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虽然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云外不一致,但为了共同目标,它们互相配合支援。此次“联会”的共同目标是(    ) (3)
A . 摧毁法西斯 B . 规划战后格局 C . 建立联合国 D . 结束美苏冷战

二、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

1、从古到今,世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从未间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七下西洋,在亚非许多国家留下了遗迹。郑和使团教给当地人建造城市和掘井取水的本领,教他们治病,向他们传授农田施肥的技术。徐光启向利玛窦学习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克拉维乌斯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注释本的前六卷。

——摘编自吕文利《丝路记忆》

材料二:政府成立后系统而全面的移植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终于促使列强于1894年同意第一次修改不平等条约,1895年,跻身世界第三造船大国行列。但从小学起以“忠君(天皇)爱国”思想教育学生,将以前各种封建的、军国主义的形式内容进一步强化和系统化。

——摘编自马克连《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回顾历史、展望世界,我们应该……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1)郑和、徐光启在中外文明交流上的主要贡献有什么不同?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并依据材料对此事件进行简要评价。
(3)结合20世纪中国的相关史实阐述坚持文明交流互鉴的理由。
2、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从饱受欺凌到获得解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期间,赋予缔约列强的国民以治外法权地位和容许他们在条约口岸进行商业活动的不平等条约制度继续得到扩大和修订。

——(美)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1945年11月4日,国民党政府同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使战后的国民党统治区已形同美国的殖民地。血腥镇压国统区人民的和平民主运动,先后制造了“李、闻惨案”。强征田赋,征收苛捐杂税,大量发行纸币。

——摘编自邵雍正《中国共产党80年大事聚焦》

材料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业已集会,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决议:向各国政府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1)材料一中“不平等条约制度继续扩大”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危害?
(2)联系材料二,指出国民党在国统区黑暗统治的表现。
(3)由材料三可得出什么历史结论?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年前,中国首次自主设计并建成了施工难度极大的京张铁路,震惊中外。该铁路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曾于1872—1881年官派赴美留学,专习铁路工程。

材料二:百年后,在同一个起点和终点,中国铁路人正在创造新的奇迹,树起中国高铁建设新标杆——京张高铁首次在世界上全线采用智能技术建造;首次采用“品”字型施工法,开挖世界上最大最深最难的地下高铁车站;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的自动驾驶功能;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确保运行安全……

(1)读上图判断该铁路的主体走向,并从地形类型和地势特点角度分析其修建难度高的原因。
(2)詹天佑赴美留学与我国哪一场历史运动有关?该运动为京张铁路的建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二概括京张高铁成为我国高铁建设“新标杆”的理由。
(4)跨越百年,中国铁路人身上的哪些品质让你赞叹?
4、留学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3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遣唐使来唐……渴望采纳中国文化和政治模式。649年,日本朝廷发动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将日本重建成一个在法律、军事制度等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陆威仪《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材料二: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吞噬颠覆,国家民族处境险恶。一些知识分子曾通过变法救亡图存,但爱国愿望破灭。清延也感到按照日本模式改革,不失为遏止民主革命发展的最佳途径,于是派学生赴洋。但留日学生在学习日本和西方的过程中进一步觉醒,走上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路。

——摘编自丁焕章《试论留日学生运动》等

材料三:至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出国留学生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达到24万人。2004年中国出国留学生高达70万人。2017年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高等院校学习,规模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

——摘编自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等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留日学生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路”的原因。
(3)分析材料三中的中外留学交流趋势。
5、文明的传播、传承和互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召见并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

——据(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编译

材料三:中国人……造纸的知识传入欧洲,1340年意大利出现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欧洲人)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1798年,法国人发明了近代第一台造纸机,大大减少生产的工时与成本。至19世纪中叶,欧洲出现然的大机器生产,实现了造纸生产的近代化过程·。

1882年,上海一些商人购置了英国的造纸机、切纸机等,建立机器造纸厂,开始改变中国长期以来手工造纸的局面。

——摘编自潘吉星《中国造纸史》等

(1)读材料一图,归纳中国造纸术传播的特点。
(2)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3)有学者认为“文明因互鉴而发展”,请根据材料三,以造纸技术的发展为例加以论证。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9年浙江中考社会法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西方的兴起与近代世界的变迁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