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下列结构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
A . 脑和脊髓
B . 脑和脑神经
C . 脑和脊髓及它们发出的神经
D . 脊髓和脊神经
2、人溺水后易因窒息而死亡,溺水后所影响的呼吸环节是( )
A .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 .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 .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3、雾霾天气PM2.5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PM2.5进入人体的途径为( )
A . 外界→咽喉→食道→肺
B . 外界→鼻腔→咽喉→食道→气管→肺
C . 外界→鼻腔→气管→肺
D . 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4、如图是人血涂片示意图,对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缺铁或蛋白质会影响①的功能
B . ②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C . 人患炎症时②的数量会增多
D . 输血时血型不合③会凝聚成团
5、下列不属于人体排泄途径的是( )
A . 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B . 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C . 汗液通过皮肤排出
D . 食物残渣通过消化系统排出
6、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 脑
B . 脊髓
C . 神经
D . 神经元
7、瓣膜保证了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 )
A . 动脉→心室→心房
B . 心房→动脉→心室
C . 心房→心室→动脉
D . 心室→动脉→心房
8、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 . 呼吸道
B . 气管
C . 肺
D . 鼻
9、如图所示为4种营养物质含量不同的食品,某同学若长期以其中的一种食品为主食,则最易患佝偻病的是( )
注:
A .
B .
C .
D .




10、如图,如果②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则①和③内的血液分别是( )
A . 动脉血、动脉血
B . 静脉血、静脉血
C . 动脉血、静脉血
D . 静脉血、动脉血
11、营养师建议青少年应适当多吃奶、蛋、鱼等食品,有利于身体生长发育。因为这些食品富含( )
A . 糖类
B . 脂肪
C . 蛋白质
D . 维生素
12、小明吃西瓜时,不小心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西瓜籽在人体的“旅行”路线,表述正确的是( )
A . 口腔→食道→咽→胃→大肠→小肠→肛门
B .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C . 口腔→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
D . 口腔→胃→咽→食道→小肠→大肠→肛门
13、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有利于健康,其原因不包括( )
A . 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B . 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清洁、湿润空气
C . 鼻腔内的嗅细胞能接受气味刺激
D . 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
14、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 . 应激性
B . 反射
C . 反射弧
D . 条件反射
15、下列营养及其营养缺乏症匹配错误的一组是( )
A . 维生素A——夜盲症
B . 维生素C——脚气病
C . 缺钙——骨软化症
D .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16、贫血的原因( )
A . 血量减少
B . 血细胞数目过少
C . 血小板减少
D . 红细胞数目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
17、关于人和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都需要吸入氧气
B . 人吸入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吸入氧气
C . 都需要吸入二氧化碳
D . 人吸入氧气,绿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
18、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增多了。二氧化碳最终来源于( )
A . 肺泡
B . 组织细胞
C . 血液
D . 组织液
19、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 )
A . 分解有机物
B .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 呼出二氧化碳
D . 消耗氧气
20、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 )
①肺泡数量多
②肺泡由C形软骨构成
③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③④
21、如图表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尿素、尿酸的含量变化曲线,其中纵轴代表尿素、尿酸含量的变化,其中AB段表示( )
A . 入球小动脉
B . 出球小动脉
C . 肾小球
D . 肾小管
22、原尿与血浆相比,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有( )
A . 葡萄糖
B . 大分子蛋白质
C . 尿酸
D . 无机盐
23、人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能导致( )
A . 巨人症
B . 大脖子病
C . 糖尿病
D . 侏儒症
24、人一生下来就有的反射是( )
A . 望梅止渴
B . 谈虎色变
C . 老马识途
D . 膝跳反射
25、图甲X表示人体某结构,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图乙表示血管①、②中血液的气体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表示肺,①为肺动脉
B . X表示心脏,②为主动脉
C . X表示肾脏,②为肾静脉
D . X表示肾小球,①为入球小动脉
二、判断题(共1小题)
1、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胆汁、胰液都注入小肠。 (1)
A . 正确
B . 错误
(2)胃呈囊状,可贮存食物。 (2)
A . 正确
B . 错误
(3)动脉里流动的一定是动脉血。 (3)
A . 正确
B . 错误
(4)人类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可维持终身。 (4)
A . 正确
B . 错误
三、综合题(共7小题)
1、图甲是人体的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乙是小炜同学某天的午餐食谱,请图回答。
(1)馒头越嚼越甜,是因为唾液中含有的将食物中的少量淀粉分解成了。
(2)五花肉含有较多的脂肪,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的是[]分泌的胆汁。
(3)青菜中含有较多的,可以预防坏血病。
(4)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其被开始消化的器官是[④],蛋白质最终被分解成,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肠液和。
2、资料分析:“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就知道了心脏跳动与血液循环有关。但血液究竟是怎样循环的,人类却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英国解剖生理学家哈维首先解开了其中的秘密。
(1)哈维观察濒临死亡的哺乳动物的心脏跳动,发现心脏主要是由组织构成的,是推动血液从心脏到动脉再从静脉回到心脏的动力。我们在观察完整的离体猪心(如图甲)时发现,壁最厚的是[d];
(2)从[①]往心脏内注水后,水从[]流出。
(3)甲图中b的血液只能流向d,主要是心房和心室之间有。
(4)哈维推测:在动脉和静脉间一定有通道相连。现在我们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来找到它的存在,即乙图所示的[]毛细血管。
3、读图理解:图甲是人体消化、呼吸及血液循环等系统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1)图甲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表示氧气的是[]。
(2)图甲通过实现肺通气。
(3)图乙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膈肌应处于状态。
(4)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的,这有利于肺进行。
(5)血液从毛细血管的④端流到⑤端后,血液变为含氧的动脉血。
4、下图甲、乙分别是泌尿系统示意图与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形成尿液的是[①]。“B超”检查需“憋尿”,此时尿液暂时贮存在[]中。
(2)血液中的尿素、尿酸、葡萄糖、水、无机盐等通过肾小球的作用在乙图的[⑥]处形成原尿。
(3)当原尿流经[⑦]时,其中大部分、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吸收到,剩余的液体最终形成尿液流到[⑧]。
(4)肾炎患者的尿液中会出现红细胞、蛋白质等。根据肾脏的结构分析,其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乙图中的[]。
5、《奋斗的青春最美丽——2020年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内容为精神指导,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讲述了当代青年的战“疫”故事和感人事迹。下图是眼和耳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能够看到精彩节目是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能够落在[e]上。其中,睫状体能够调节[c]的曲度,儿童、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手机屏幕等,会导致其凸度过大,造成。
(2)歌曲《新时代的力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歌声会刺激我们耳内的[⑤],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位听神经传递到的听觉中枢,从而形成听觉。
(3)易烊千玺与青年志愿者代表演绎歌舞《青春的起点》,这一系列动作的完成需要的调节作用。
(4)海外学子以多语种演绎歌曲《天使的身影》,表达对医护人员用生命守护生命的赞颂。演绎歌曲是人类特有的对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一种条件反射。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传染病,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性的危害。在党中央的科学领导下,我国的“抗疫战争”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请回答:
(1)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是,它具有和流行性的特点。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属于传染病流行三个基本环节中的。
(3)研发疫苗的目的是让疫苗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进而产生能与疫苗及相应病原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免疫是免疫。
(4)请写出一条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措施。
7、实验探究: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馒头碎屑或块 |
适量碎屑 |
适量碎屑 |
适量小块 |
适量碎屑 |
适量碎屑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2mL唾液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搅拌 |
搅拌 |
不搅拌 |
搅拌 |
搅拌 |
温度 |
37℃ |
37℃ |
37℃ |
0℃ |
100℃ |
水浴加热 |
10分钟 |
||||
加入两滴碘液后现象 |
(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试验,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2)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
(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变量是,如果滴加两滴碘液后,预期变蓝的是号试管,分析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