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专题6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8小题)

1、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生物成分、种类保持不变 B .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保持不变 C . 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不变 D . 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实现的 B . 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获取的能量越多 C . 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D . 物质循环始终伴随着能量流动
3、若A→B→C→D→E表示的是一条食物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为生产者,E为分解者,BCD为消费者   B . BC为消费者,ED为生产者,A为分解者 C . A为生产者,BCDE为消费者 D . BCD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E为消费者
4、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草原生态系统仍处于平衡状态,在较长时间内与鹿群数量变化相符合的曲线是(  )
A . B . C . D .
5、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两条主要食物链.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则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图片_x0020_1048828752

A . 蛇的数量大大增加 B . 虫害严重,水稻减产 C . 老鼠数量大量增加 D . 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6、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 草→鼠→蛇→鹰 B . 阳光→草→鼠→蛇→鹰 C . 蝗虫→青蛙→蛇→鹰 D . 草→蝗虫→青蛙→细菌
7、据图1和图2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25183041

A . 若图1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则D代表分解者 B . 若图2表示生物圈中的碳循环,则C代表二氧化碳 C . 若去掉箭头①,则图1的剩余部分可表示A,B,C,D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D . 若图1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则它们的种类越多,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8、如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表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B . 乙表示消费者,包括人和各种动物 C . 丙是分解者,多为腐生的细菌、真菌 D . 甲、乙、丙三类生物成分能组成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9、在一生态系统中,能构成食物链的4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大致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食物链能量的最终来源是② B . “②→①→④→③”可以表示一条食物链 C . 当①的数量大量减少时,短期内对④没有直接影响 D . 如果有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那么③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少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    B . 生产者的能量不能流向分解者    C . 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 D . 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
11、下列有关食物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B . 食物网是生物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      C . 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物质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D . 食物网中任意食物链均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通道
12、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牵动着人们的情感,人们又将自己的情感赋予花草树木,谱写出了许多名篇佳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花草树木”和“人”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的角色是(   )
A . 非生物因素、生产者 B . 生产者、消费者 C . 非生物因素、消费者 D . 消费者、分解者
13、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包含的食物链为树→虫→鸟→细菌和真菌 B . 树、虫、鸟、细菌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C . 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D . 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14、“3.29西昌木里森林火灾”令人痛惜,究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燥和大量的枯枝败叶堆积。枯枝败叶堆积未被分解,是因为生态系统中哪种角色没有扮演好?( )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非生物部分
15、生态学家为研究三种蜘蛛捕食叶蝉(水稻害虫)的能力,用含有铕元素的泥土培育水稻并养鱼,然后测定稻田中三种蜘蛛体内的铕含量,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每百头蜘蛛鲜重中的铕含量(μg)

锥腹肖蛸

拟水狼蛛

食虫沟瘤蛛

10.436

20.172

3.21

A . 由表中数据可知,拟水狼蛛捕食叶蝉能力最弱 B . 水稻、叶蝉和蜘蛛三类生物中铕元素含量最少的是蜘蛛 C . 该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还包含:蓝细菌→草履虫→鱼 D . 生物防治叶蝉能提高该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循环效率
16、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下列能正确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数量的图示(如图所示)是(   )
A . B . C . D .
17、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B .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 C . 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植物 D . 一条河流
18、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与其体内积累的农药的相对含量的关系图,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图片_x0020_100016

A . 甲→乙→丁→丙 B . 丙→丁→甲→乙 C . 丙→丁→乙→甲 D . 丁→丙→乙→甲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科学探究小组做了四个生态瓶,编号分别为A、B、C、D.在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澄清池塘水,对小鱼、螺蛳、小虾等进行如图所示的设置,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瓶口密封(如图所示).然后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对四个生态瓶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观察,发现瓶内的生物生存状态良好.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图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2)在生态瓶中,水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3)影响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是      
(4)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最好选择      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填字母标号)
(5)通过对四个生态瓶内水草、小鱼、螺蛳、小虾的进一步观察,结果却发现:D生态瓶内的小虾存活时间最短,你认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      
2、如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青蛙与昆虫间的关系是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      ;除光、空气、水、温度外,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还有土壤中的      
(3)引鸭入田,利用鸭对            的防治,减少了化学药物的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减轻了环境污染;鸭产生的粪便,富含有机物,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又被生产者利用,可见,鸭还能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有些人爱吃青蛙,为此便有人大量捕捉稻田中的野生青蛙,这种做法的后果是非常有害的,请简要分析原因      
(5)该稻田生态系统需要在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的原因是      
3、如图为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的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据图回答问题:

(1)该图中的食物链是(用字母、箭头表示)。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J/(cm2•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
(3)营养级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是,A营养级的能量没有全部流向B的原因除未利用外,还有
(4)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人类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主要是
4、如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2)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3)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4)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它通过生理过程(填序号),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一中鹰的营养级最高,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5)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打算怎么做?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专题6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