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共30小题)

1、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  )

A . 肝脏 B . 大肠 C . 食道 D . 小肠
2、感冒时,常感到呼吸不畅通,这主要是因为(    )
A . 鼻黏膜充血肿胀 B . 气管分泌的黏液增多 C . 喉结肿胀,喉腔变小 D . 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减少
3、我国政府启动的“酱油补铁工程”是继食盐加碘后实施的又一项全民营养工程,“补铁”和“加碘”分别可以预防(     )
A . 脚气病、佝偻病 B . 夜盲症、坏血病 C . 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 D . 呆小症、肢端肥大症
4、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 . 狒狒 B . 黑猩猩 C . 长臂猿 D . 森林古猿
5、学习了“人的生殖”,某同学做了如下总结,其中错误的是(   )
A . 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输卵管 B . 受精卵发育初期所需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 C . 人体发育的起点是婴儿的出生 D . 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是卵巢
6、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   )
A . 子宫 B . 输卵管 C . 阴道 D . 胎盘
7、下列关于青春期身体及心理变化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显著特征 B . 青春期神经系统、生殖器官等开始发育 C . 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但又有依赖性 D . 青春期性意识开始萌动
8、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下列关于人要吃饭的理由,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人体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其他生物来提供营养物质 B . 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细胞,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 C . 人类必须通过食用其他生物来维持数量平衡 D . 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
9、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使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某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

2

2

2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52.5

35.8

64.5

21.2

A . 核桃仁 B . 黄豆 C . 花生仁 D . 大米
10、“吃出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饮食方面的追求,下列关于健康饮食方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要清淡少盐 B . 如果午餐吃得少,可以通过晚餐来弥补 C . 青少年应该多补充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D . 到快餐店用餐要关注店面卫生和有无卫生许可证
11、向盛有 2 毫升植物油的甲、乙两个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胆汁和清水,静置一段时间后,甲试管植物油明显减少,原因是胆汁(   )
A . 将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B . 使植物油挥发性增强 C . 将脂肪大颗粒乳化成小颗粒 D . 与脂肪发生化学反应
12、下列关于小肠结构特点的叙述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 . 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B . 小肠绒毛壁及其内的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 .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D . 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13、下列营养物质中,能直接被小肠吸收的是(   )
A . 麦芽糖 B . 脂肪 C . 蛋白质 D .
14、我们跑操时,呼吸加深加快。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成分明显减少的是(   )
A . 氧气 B . C . 氮气 D . 二氧化碳
15、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时,应寻找(   )

      

A . 有搏动的微小血管 B . 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 C . 血液流向尾部的血管 D . 血液流向头部的血管
16、甲常说:“我是万能输血者”。乙却说:“我是万能受血者”。甲、乙的血型分别是(   )

      

A . A型、B型 B . O型、AB型 C . O型、B型 D . A型、O型
17、下列关于血液中各种成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红细胞可以运输氧气和养料 B . 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作用 C . 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   D .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8、排尿的意义是(   )

①排出废物
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③维持体温恒定
④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9、巨人症和侏儒症都是由某种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这种激素是(   )
A . 生长激素 B . 甲状腺激素 C . 胰岛素 D . 肾上腺素
20、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B . 胃内的胃腺能分泌胃液利于脂肪分解 C . 肾小管外包绕毛细血管利于物质重吸收进入血液 D . 肺泡壁和其外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利于气体交换
21、下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   B . 乙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 C . 甲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   D . 乙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
22、关于人体的神经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 脊髓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 C . 小脑调节心跳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D . 效应器能够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3、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保护鼓膜,应该(   )

 ①迅速张口  ②迅速闭嘴  ③张口、双手堵耳  ④闭嘴、双手堵耳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24、既能分泌激素,又能分泌消化液的是(   )   
A . 垂体 B . 甲状腺 C . 性腺 D .
25、下列各组腺体中,都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   ) 
A . 唾液腺、汗腺、甲状腺 B . 肠腺、胰腺、胰岛 C . 垂体、肾上腺、甲状腺 D . 肝脏、胃腺、卵巢
26、献血能够拯救某些病人的生命。每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每次献血多少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  
A . 200~300毫升 B . 600~800毫升 C . 800~1000毫升 D . 1000~1200毫升
27、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尿素         ④葡萄糖             ⑤蛋白质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⑤ D . ①④⑤
28、城市铺设盲道、新闻加配手语翻译等措施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盲人能独自走盲道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B . 地砖表面的突起,可刺激盲人足底的感受器产生兴奋 C . 聋人通过“手语”的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D . 聋人看懂屏幕上的字幕,这种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
29、如图,近视成像情况及其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

 

A . 甲和丁 B . 甲和丙 C . 乙和丙 D . 乙和丁
30、2020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同学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转变生活方式,实现人与地球的和谐相处,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 .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C . 使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D . 为了开发森林资源,使用一次性木筷子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0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共4小题)

1、读图理解题:

       下图是人的新陈代谢相关的主要系统及其关系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组成。图中①表示营养物质的过程。
(2)外界气体进入C系统,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是
(3)进入B系统中的气体②主要依靠运输。
(4)人体进行代谢活动会产生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代谢废物,除了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外,也能通过皮肤中的分泌汗液排出。
(5)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血液经过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时,发生了作用,最后形成了尿液。
(6)若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经检查后医生确诊此人是因为分泌不足导致的糖尿病。
2、资料分析题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根据worldometer网站最新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6月28日2时12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超过100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49万例。对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病人自身肺功能出现衰竭时可使用体外膜肺氧合设备(ECMO)进行救治。上图为体外膜肺氧合设备(ECMO)工作原理图:

(1)血液在人体外流动时需要利用“血泵”使血液流动并送回人体。“血泵”相当于人体的
(2)“人工肺”模拟了人体肺泡与血液的过程,经过该过程,血液由含氧血变为含氧血。血液流回人体后,血液中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内的(填细胞结构名称)被利用,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从而帮重症患者度过危机。
(3)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动脉→毛细血管→→心房。医生对新冠肺炎患者采用上肢静脉输液的方法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最先到达的心脏腔室是
3、实验探究题

       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的实验过程,其中的①、②、③、④表示四个实验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是一组实验,探究的实验变量是
(2)实验装置为什么要放入37℃温水中处理?          
(3)请描述步骤④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1号试管;2号试管
(4)号试管的变化,说明唾液中的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麦芽糖最终在小肠中分解成
(5)如果要用上述器材再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请完善下列需要更改的设计方案:a将步骤②的两支试管滴加等量的;b将步骤③的一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另一支试管放在℃的水中。
4、综合应用题

       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地震造成一定伤亡及财产损失。某次地震后,李某被埋在废墟中,一根木梁压在他的腰部,动弹不得,下肢有创伤,头部、面部未见明显外伤,神志清醒。救援人员对其展开施救,然后进行诊断、救治和护理。

(1)救援人员和李某首先通过敲击墙壁的方式锁定其被掩埋位置。敲击墙壁的声波经外耳道引起振动并传到内耳,刺激内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进而经听觉神经传到产生听觉。由于长时间被掩埋,李某被救出后需用黑布罩住双眼,目的是防止光线突然变强,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伤害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它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医生用棉棒刺激李某的足底皮肤,李某的足立即缩回,说明他的反射功能正常,腿部肌肉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医生在检查其脑部是否受伤时,要求其在闭眼状态下用食指触摸自己的鼻尖,他始终不能准确触摸,由此判断受伤部位可能是
(3)当医生对李某进行心理疏导,谈及地震情景时,他表现出恐惧、四肢颤抖和语无伦次等紧张现象,这种反射类型是反射,在参与下形成的。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