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海带能在海水中生活,却无法生活在淡水中,这说明( )
A . 生物能适应一切环境
B . 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C . 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D .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2、一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够吞食43000个细菌,这与它体内的某种结构有关,该结构是( )
A . 表膜
B . 食物泡
C . 伸缩泡
D . 收集管
3、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一组是( )
A . 肾蕨、水绵、香菇
B . 酵母菌、灵芝、豌豆
C . 小麦、番茄、大豆
D . 水稻、葫芦藓、大肠杆菌
4、如果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设计中错误的是( )
A . 设计甲(湿润土壤)、乙(干燥土壤)对照实验
B . 在甲、乙两容器中各放入1条蚯蚓
C . 甲、乙两容器中放入大小及生活状况均相同的蚯蚓各5条
D . 甲、乙两容器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5、下图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A . a→d→b→c
B . a→b→c→d
C . a→c→d→b
D . c→d→a→b
6、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
B .
C .
D .




7、下列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的是( )
A . 一棵树
B . 一片树叶
C . 一层表皮
D . 一个叶肉细胞
8、下列能正确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蛇、鹰四种生物之间关系的食物链是( )
A . 草→鼠→蛇→鹰
B . 草→鹰→蛇→鼠
C . 鹰→草→蛇→鼠
D . 草←鼠←蛇←鹰
9、用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是5×、物镜是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是l0×、物镜是45×。与第一次相比,第二次看到的情况是( )
A . 视野亮、细胞数目多
B . 视野亮、细胞数目少
C . 视野暗、细胞数目多
D . 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10、“藕断丝连”是常见的现象,这里的“丝”来自植物体的什么组织( )
A . 分生组织
B . 输导组织
C . 营养组织
D . 保护组织
11、对生物的特征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生物都要繁殖后代
B .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 生物都能自由运动
D . 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12、以下不属于人体基本组织的是( )
A . 上皮组织
B . 肌肉组织
C . 神经组织
D . 保护组织
13、下表为某科研人员对 A,B,C,D 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物种 1 | 物种 2 | 物种 3 | 物种 4 | 物种 5 | 物种 6 | 物种 7 | |
A | 0 | 90 | 0 | 0 | 30 | 30 | 40 |
B | 200 | 350 | 0 | 0 | 30 | 0 | 40 |
C | 150 | 250 | 100 | 800 | 40 | 30 | 1 |
D | 300 | 200 | 0 | 0 | 0 | 0 | 50 |
A . A
B . B
C . C
D . D
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 消费者
B . 生产者
C . 分解者
D . 生态系统
15、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 一个湖泊
B . 一座小山
C . 一棵大柳树
D . 一条河流
16、下面是小明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④②①
D . ②①④③
17、一般的探究过程,可以概括为( )
A . 作出假设→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或调查→得出结论
B .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或调查→得出结论
C . 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或调查→作出假设→得出结论
D . 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或调查→获得结论
18、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列关于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要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方案
B . 所有调查都要选择好样本
C .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D . 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19、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要转换物镜,需要调节( )
A . 反光镜
B . 光圈
C . 目镜
D . 转换器
20、今年湘江流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干旱,鱼虾蟹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这种现象说明( )
A .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 . 生物能适应环境
C .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 . 生物能影响环境
二、判断题(共5小题)
1、草履虫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 )
A . 正确
B . 错误
2、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 )
A . 正确
B . 错误
3、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是随机堆砌在一起的。
A . 正确
B . 错误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A . 正确
B . 错误
5、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与人类的关系并不密切。
A . 正确
B . 错误
三、综合题(共7小题)
1、涟水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水质清澈,成群的鱼虾畅游其中……但随 着城市的发展,涟水河一度成为工业污水排放地,脏臭袭身,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为还
昔日美景,市政府已开始全面整治内河。专家介绍,投放合适的鱼类是净化水质的重要一环, 如投放以藻类为主要食物的鲢鱼。根据鲢鱼的滤食功能,我国科研人员制造的“大型仿生式 水面蓝藻清除设备”在内河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涟水河属于(湿地/河流)生态系统。
(2)“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是鱼虾等水生生物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
(3)过度排放污水,使河流的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能力是的。
(4)相比投放化学药物,这种“以鱼净水”的做法有什么优点?(说出一点即可)。
2、下图是草履虫的结构图,请读图并完成后面的填空。
(1)草履虫生活在淡水中,靠进行运动。
(2)食物通过进入体内,形成食物泡, 逐渐被消化。
(3)草履虫通过从水中获得氧气,并将产生的二 氧化碳排出体外。
(4)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用来观察的液滴应取自培养 液的,因为。
3、炎炎夏日,吃西瓜消暑是一件很惬意的事。请根据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西瓜果肉甜而多汁,并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使西瓜有甜味的物质储存在下图的中;西瓜中的有机物是通过叶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把能转变成 能。
(2)西瓜植株上所结西瓜是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3)细胞进行分裂时首先分裂的是。
4、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绘制出的甲、乙两个细胞图,请据图回答。
(1)表示动物细胞的是图。
(2)图甲所示细胞中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储存遗传信息的结构是,保护和支持的结构是。
(3)图甲与图乙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细胞中没有(结构名称)。
5、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 的主题是“水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迫在眉 睫。下面绘制的是渤海湾的某食物网简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带鱼和鳀鱼的关系是; 若鳀鱼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的数量减少最多。
(2)食物链越长,能量消耗越多。若食物资源丰富,带鱼产量最高的一条食物链是。
(3)2011 年渤海湾发生溢油事故,对渤海湾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溢油导致渤海湾
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该事件已经过去 一年,渤海湾的生态环境至今没有得到完全恢复,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一定 限度的。
6、据图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和是既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2)图中共有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3)如果该生态系统被 DDT 农药污染,最终的体内 DDT 富集最多。
7、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 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实验器材:大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
实验方案:
Ⅰ.取相同的两个培养皿,编号 1 号和 2 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
Ⅱ.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大豆种子各 20 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温 暖的地方培养。
Ⅲ.每天向 1 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保持种子湿润,2 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Ⅳ.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10 天后两组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没有萌发。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假设是。
(2)设计 2 号实验的目的是 ,2 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 缺乏。
(3)从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看,能否说明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4)想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必须对原方案进行修改,即每天向 1 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
量的电池浸出液的同时,还应向 2 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