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判断题(共10小题)

1、实验的结论与假设不一致时,说明实验的结论一定是错误的。

A . 正确 B . 错误
2、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A . 正确 B . 错误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

A . 正确 B . 错误
4、影响水稻生长的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土壤和稗草等。
A . 正确 B . 错误
5、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空间。
A . 正确 B . 错误
6、大树底下好乘凉是生物影响环境。
A . 正确 B . 错误
7、“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 . 正确 B . 错误
8、调节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A . 正确 B . 错误
9、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A . 正确 B . 错误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描述了环境能影响生物。
A . 正确 B . 错误

二、单选题(共30小题)

1、科学研究发现,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原因是它能(  )

A . 增强呼吸作用 B . 增强光合作用 C . 增强蒸腾作用 D . 促进水分吸收
2、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叶片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的溶液是(  )


A . 生理盐水 B . 石灰水 C . 碘液 D . 酒精
3、观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观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观察一般比较直接,所以都不需要很长时间 B . 观察时要全面、仔细、并做好观察记录 C . 观察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 D . 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4、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 .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 .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D .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5、下面是四位同学做“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实验时采用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 一座山上的所有生物 B . 黄河中的鲤鱼 C . 一个池塘 D . 一块农田里的所有非生物
7、下列分别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一组是(    )

A . 阳光和水稻 B . 蘑菇和人 C . 桑和家蚕 D . 小麦和真菌
8、下列现象中,属于与多风气候相适应的现象是(    )
A . 蛾类夜间活动 B .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 . 候鸟的迁徙 D . 山顶的旗形树
9、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光线太暗,应选用( )
A . 大光圈,凹面镜 B . 大光圈,平面镜 C . 小光圈,凹面镜 D . 小光圈,平面镜
10、绿色草坪上的气温会比裸地低,湿度比裸地大说明(     )
A .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 环境对生物起决定作用 D . 生物间相互依存并发生影响
11、一只生活在草原上的小兔子,它的生活环境是(  )
A . 草原上的各种植物和狐、鹰等 B . 阳光、空气、水等因素 C . A和B的总和 D . A和B的总和加上草原上的其他野兔
12、在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中,把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主要目的是(    )
A . 消耗叶片内储存的淀粉 B . 消耗叶片内的叶绿素 C . 储备光合作用的原料 D . 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1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战国策•燕策二》中的一著名寓言,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鹬、蚌、渔翁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
A . 捕食关系 B . 竞争关系 C . 捕食关系与竞争关系 D . 合作关系
14、同种生物之间有时有互助关系,下列可以说明这一点的例子是(  )
A . 海洋中生活着的蟹和海葵之间 B . 处于繁殖季节的雄性梅花鹿之间 C . 蜜蜂和被传粉的植物之间 D . 蚁群将食物一起搬进巢穴
15、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 . 生物圈是由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组成 C .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大部和岩石圈上层 D . 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1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B . 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 . 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 D . 阳光、空气和水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17、将载玻片上写的英文字母p b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时看见的物象应是(  )
A . p q B . q b C . b q D . q d
18、下列四位同学对显微镜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 直接用高倍镜观察装片 B . 发现目镜有污点,直接用手擦拭。 C . 下降镜筒时,眼睛看着目镜镜头。 D . 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时,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19、在对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要注意以下结构构成一条直线的是(   )
A . 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 B . 目镜、镜筒、物镜、载物台 C . 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D . 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
20、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在视野内发现污点.下列4种具体情况中,能判断污点在玻片标本上的是(  )
A . 只更换目镜以后,污点仍然存在 B . 更换目镜以后,污点消失 C . 移动玻片标本时,污点随着移动 D . 只更换物镜以后,污点仍然存在
2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   )

( 1 )对光有白亮的视野

( 2 )调节粗、细准焦螺旋等结构看清物像

( 3 )放玻片标本,用压片夹压住

( 4 )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并安放

( 5 )收镜

A . (1)(2)(3)(4) B . (4)(1)(3)(2)(5) C . (4)(1)(2)(3)(5) D . (5)(3)(1)(2)(4)
22、下列实例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B . 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C . 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引起赤潮 D . 田七在密林下生长得好
23、影响生物生活的下列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 . 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 B . 田间杂草多,作物产量低 C . 错过季节播种,小麦减产 D . 大雁南飞
2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   )
A . 植物 B . 有机物 C . 光能 D . 分解者
25、细菌、真菌是自然界中的分解者,关于分解者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分解动植物的尸体、粪便等 B . 把动植物尸体中的无机物变成有机物,供绿色植物利用 C . 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部分 D . 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26、从生态系统的观点看,农田管理中的间苗和除草的目的是为了(  )
A . 缓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斗争 B . 促进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C . 减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 D . 加剧生物之间的斗争
27、大棚种植的西瓜喜获丰收,合成西瓜中甜味物质的原料是
A . 二氧化碳和水 B . 二氧化碳和氧气 C . 水和有机物 D . 氧气和无机盐
28、用显微镜观察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甲、乙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一所示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为26倍 B . 图二中,由甲换到乙需要转动转换器和细准焦螺旋 C . 图二中,甲视野的放大倍数比乙小,视野也较暗 D . 图二中, 由甲到乙,玻片需要往右移动
29、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现象如下图,该实验说明(   )

图片_x0020_100002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A .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②④
30、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阳光的做法是(   )
A . 同种植物种得稀疏 B . 同种植物种得紧密 C . 几种植物种得紧密 D . 高、矮植物合理密植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组成成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成分和成分;
(2)图中生产者,鼠、昆虫、食虫鸟等属于者;微生物是者;猫头鹰和蛇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是
(3)图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于
2、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

图片_x0020_100009 图片_x0020_100010

(1)显微镜中主要起放大作用的是[①]目镜和[]
(2)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和[]
(3)在显微镜结构中,能使镜筒升降的是[⑦]粗准焦螺旋和[]
(4)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看到的物像如右图中①所示,若要观察的物像达到图中②所示效果,他应将装片向移动。
(5)在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头盒里有4个镜头(如下图所示),其中目镜是物镜是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少,应选用哪一组镜头

图片_x0020_100011 图片_x0020_100012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在“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实验中,选择生长状况相仿的4组(每组10棵)青菜幼苗并编上序号,分别放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见下表),每天定时观察这4组青菜幼苗的生长状况。

青菜幼苗

第①组

第②组

第③组

第④组

环境条件

光照充足

过量浇水

光照充足

不浇水

遮光

适量浇水

光照充足

适量浇水

请予以进一步探究,并思考下列问题:

(1)第①、②、④组幼苗所处环境的实验变量是
(2)第组幼苗与第④组幼苗所处环境的实验变量是光照,第组幼苗的生长情况不好。
(3)根据以上两组对照实验,说明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2、如图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选择一种盆栽的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将盆栽银边天竺葵(叶的边缘不含叶绿素,呈白色,如下图“A”处)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图“B”处)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图片_x0020_100008

(1)对植物进行暗处理是为了将原有的 运走或耗尽。
(2)将该植物放到阳光下照射4~6小时后,摘下叶片,利用脱去叶绿素,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取出,滴加碘液,叶片A非绿色部分和C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可以证明;叶片部分和叶片部分的结果比较,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阳光。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吗”如图是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A装置的水槽里放的是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B装置里的水槽里放的是等量的清水.把A、B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24小时,然后一起移到阳光下。

(1)你的假设是:
(2)数小时后,摘下A装置内的叶片,经处理后加碘液数滴,叶片颜色(变蓝或不变蓝),证明叶片中没有产生。
(3)摘下B装置内的叶片,经处理后加碘液数滴则叶片的颜色变蓝,原因是
(4)该实验初步证明了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