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5小题)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
A . 海洋生态系统
B . 陆地生态系统
C . 森林生态系统
D . 生物圈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牛羊之间的关系是( )
A . 捕食
B . 共生
C . 竞争
D . 寄生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这一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为:影响桃花开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 温度
B . 空气
C . 光照
D . 水分
4、光合作用过程是一个( )
A .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的过程
B . 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的过程
C .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D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5、生物种类较少,结构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 森林生态系统
B . 草原生态系统
C . 农田生态系统
D . 海洋生态系统
6、素有“地球之肾”和“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分别是( )
A . 淡水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B . 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C . 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D . 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7、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状,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茎特化为肉质,有利于储存水分.这些特点说明仙人掌适应的环境是( )
A . 热带雨林
B . 干旱沙漠
C . 寒冷极地
D . 湿地滩涂
8、下列各项能正确表示光合作用的是( )
A . 水+二氧化碳
有机物+氧气
B . 水+二氧化碳
有机物+二氧化碳
C . 水+氧气
有机物+氧气
D . 有机物+二氧化碳
水+氧气




9、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A . 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 . 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 . 生产者和消费者
D . 生产者和分解者
10、用以下三种水:①蒸馏水;②河水;③稻田中的浑水,培养同样大小的番茄幼苗,一个月后它们的高度的顺序可能是( )
A . ③中最高,②中次之,①中最矮
B . ①中最高,②中次之,③中最矮
C . ①②中一样,③中最矮
D . ①②③中都一样
11、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
A . 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 . 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 . 物像模糊-调节粗准焦螺旋
D . 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
12、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A . 无二氧化碳
B . 无阳光
C . 无有机物
D . 水温太低
1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 . 枯叶蝶酷似枯叶
B .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 . 蚯蚓可改良土壤
D . 大树底下好乘凉
14、对于生长在农田里的青蛙来说,影响它的环境因素是( )
A . 农田里的植物、昆虫、蛇等
B . 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C . 上述A和B的总和
D . 上述A和B的总和再加上其他的青蛙
15、倍受人们欢迎的有机蔬菜在栽培过程中施有机肥,主要为蔬菜生长发育提供( )
A . 水
B . 有机物
C . 无机盐
D . 氧气
16、“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用黑纸片对叶片进行部分遮盖所控制的变量是( )
A . 淀粉
B . 温度
C . 光
D . 二氧化碳
17、在视野中有一污物。这个污物不可能存在于( )
A . 目镜上
B . 物镜上
C . 反光镜
D . 玻片标本
18、野兔、黄羊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适应生活在下列哪一个生态系统( )
A . 沙漠生态系统
B . 池塘生态系统
C . 农田生态系统
D . 草原生态系统
19、我们把绿色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其原因是( )
A . 是绿色的
B . 能产生二氧化碳
C . 能制造有机物
D . 能放出氧气
20、习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B . 自然资源取之不尽,人类可以随意利用
C .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D . 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
21、下列各项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
A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物生长的现象
B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形象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C .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D .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22、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的原因是 ( )
A . 观察物镜是否对准通光孔
B . 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
C . 观察物镜是否对准反光镜
D . 起消毒作用,便于细胞保存
23、某小组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小组选择了茂密的灌木丛、草坪和裸地三种不同环境进行测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 . 裸地作为对照组
B . 该实验反映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影响不同
C . 该实验的变量是空气的湿度
D . 测量的地点不能靠近水源
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人类已经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相似,长久可供人类独立生存的生态系统
B . 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C . 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
D .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25、下列各项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 ( )
A . 蘑菇和大蒜
B . 黄杨和樟树
C . 青草和蚱蜢
D . 蜜蜂和玫瑰
26、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 .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C .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
D .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生物生存的环境
27、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 )
A . 氮、磷、铁
B . 碳、氢、氧
C . 氮、磷、钾
D . 碳、磷、钙
28、在大棚内种植蔬菜,在正确灌溉和合理施肥的基础上,要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 . 向温室内充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B . 向温室内充入过量的氧气
C . 晚上降低室内温度
D . 在温室内放置氢氧化钠溶液
29、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的结构是( )
A . 叶绿体
B . 线粒体
C . 细胞质
D . 细胞膜
30、下列各选项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B . 凤凰岭公园里的全部生物
C . 北京植物园的所有植物
D . 大兴野生动物园的所有动物
31、如果一株植物的叶和茎均出现紫红色斑点,生长也很缓慢,那么该株植物可能缺乏的无机盐是( )
A . 氮
B . 磷
C . 钾
D . 铁
32、在进行无土栽培时,栽培在营养液中的植物吸收水分、无机盐和运输这些物质的结构分别( )
A . 分生区、筛管
B . 伸长区、导管
C . 成熟区、导管
D . 除根冠外的所有区域、根毛
33、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在同一株植物上相同位置摘取性状、大小基本相同的3片叶子,用打孔器取相同的圆片,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结果可能是( )
A . 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
B . 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
C . 深夜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
D . 三片叶片蓝色深浅程度一样
34、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 . 孔子鸟化石
B . 珊瑚
C . 钟乳石
D . 石头上的青苔
35、城市街道绿化带长有法国梧桐树和松树,到了冬天,法国梧桐树纷纷落叶,松树却仍然郁郁葱葱。这说明( )
A . 松树与法国梧桐树进行着生存竞争
B . 法国梧桐树不适应本地区冬天寒冷的环境
C . 松树比法国梧桐树更适应本地区冬天寒冷的环境
D . 它们都能适应本地区冬天寒冷的环境,只是适应寒冷气候的方式不同
二、综合题(共5小题)
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作答:
(1)图中标号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2)B和C在生态系统成分中统称为。
(3)能分解生物遗体的D主要是自然界中的哪些生物:。
(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
2、请仔细观察下列根尖结构中的几种细胞的结构特点,回答问题:
(1)图中A、B、C、D分别表示根尖哪一部分的细胞,B位于;C位于。
(2)具有保护功能的细胞是图。
(3)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是图。
(4)图B所示细胞的形态结构是与其的功能相适应的。
3、请结合图显微镜的图形,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已知目镜①的放大倍数为10×,两个物镜的放大倍数一个为10×,一个为40×,在对光时,应该选哪个物镜?(填“10×或40×”)。如果用10×的物镜进行观察,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了倍;若用40×的物镜观察标本,则视野较(答“亮或暗”)。
(2)在高倍镜下为了让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可以调节⑦。
(3)可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图中的⑤。(填该番号的名称)
4、小明同学为探究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或失水的影响,他选用新鲜的萝卜,切取大小粗细相等的两根萝卜条放在浓盐水和清水中进行观察。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1小时后,A、B两个萝卜条的长度缩短的是,原因是。
(2)在根尖的结构中,根毛集中生长在根尖的成熟区,数量很多。成熟区有大量根毛的存在,根的增大很多倍,有利于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3)当根细胞内溶液浓度(填大于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植物的根就吸水,当根细胞内溶液浓度(填大于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植物的根就会失水。
5、在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这一实验中,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叶片进行暗处理; ②叶片部分遮光后光照4小时;
③取下叶片进行酒精隔水加热;④在叶片上滴加碘液。
(1)对叶片遮光时,某成员不小心将叶片的主叶脉折断(如图),结果A处实验现象不符合假设。经交流、询问老师后,小组成员认识到,这是折断主叶脉,切断了叶脉中运输水分的,光合作用不能进行。由此,他们推测: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2)折断主叶脉后,该实验就形成了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叶片B处和处,变量是;叶片B处和处,变量是。
(3)折断主叶脉后,按实验步骤操作,滴加碘液后,变蓝的部位是处,滴加碘液是为了检测光合作用合成。
(4)有小组成员提出:即使不进行步骤①的操作,实验结果还是一样。你认为会一样吗?。暗处理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