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早期国家与社会(共5小题)

1、“溥天下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 西周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B . 全国的土地都归周王所有 C . 周朝的疆域很大 D . 西周奴隶主贵族势力强大
2、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与下侧图片所示文物有关的历史信息是(    )

A . 体现古代的世袭制度 B . 体现夏朝的青铜文明 C . 能够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D . 反映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3、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遵守的制度是(    )
A . 封建制 B . 世袭制 C . 禅让制 D . 分封制
4、下图反映的是(    )

A . 禅让制 B . 西周分封制度 C . 日本封建制度 D . 西欧封建等级制
5、下面都是带有文字的文物,这些文物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   )

A . 都体现出青铜制造的高超工艺 B . 都完整体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C . 都推动了我国造纸技术的发展 D . 都有助于研究当时的那段历史

二、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共5小题)

1、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 兴修水利 B . 阶级变动 C . 改革变法 D . 铁器与牛耕
2、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    )
A . 废除了贵族特权 B . 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 . 分封制遭到破坏 D . 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3、绍兴是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由2500年的历史。绍兴建立于(    )
A . 战国 B . 秦朝 C . 春秋 D . 西周
4、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平民如果想成为贵族,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 . 当兵立军功 B . 造反起义 C . 合法经商致富 D . 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5、我国成语反映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下列成语属于我国春秋时期的有(    )
A . 围魏救赵 B . 完璧归赵 C . 卧薪尝胆 D . 秦晋之好

三、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共5小题)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    )


A . 兴办私学 B . 创立儒学  C . 开办太学  D . 创设科举制度
2、
  • 《论语》记载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言论(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韩非子  D . 董仲舒
3、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围绕如何治理国家,不同学派有各自的看法,其中匹配正确的是(    )
A .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道家 B . 进行改革,依法治国——法家 C .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 D . 兼爱非攻,互爱互助——儒家
4、“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 商纣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B . 西周实行分封制 C . 孔子“有教无类”,使学术思想活跃 D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
5、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平民开始接受教育。下列孔子的主张中,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A . 贵贱有序 B . 因材施教 C . 克己复礼 D . 有教无类

四、材料探究(共4小题)

1、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荀子•行效》载:周初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有管、蔡、鲁、卫、晋、燕等53国,异姓诸侯有齐、宋、楚、越、陈、杞等10余国。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是哪几类人?
(2)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概括出诸侯要履行哪些义务?(至少答三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 --孔子

请回答:

(1)“管仲相桓公”发生在什么时候?
(2)该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管仲相桓公”是如何“相”桓公的?
(4)材料二中“桓公九合诸侯”指的是什么事件?
3、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核心内容的具体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
4、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

(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2)材料二中商君采纳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为何会被采纳?
(3)用材料一,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的原因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历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