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社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大化改新(共14小题)

1、规定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将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将农民转为国家公民的是(      )


A . 查理·马特改革  B . 大化改新  C . 农奴制改革   D . 明治维新
2、下列对19世纪中叶以前的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封建国家

②实权掌握在德川幕府手中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国各地出现

④农民和市民不断起义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3、大化改新是大和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下列历史知识概述准确的是(   )

①苏我氏父子专权,统治出现危机

②中大兄皇子依靠西乡隆盛等人,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③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国国家管理;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④实行中央集权

⑤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A . ①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③⑤ D . ②③④⑤
4、如果一位生活在唐朝时期的僧人,在649年东渡到达日本,他带回来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 . 当时的日本真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B . 当时的日本正处在奴隶社会 C . 当时的日本正由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专权 D . 当时的日本土地已经归国家所有
5、根据史料探究历史的真谛是学习历史的目标之一。日本某博物馆收藏有一幅八世纪的日本人书写的汉字书法作品真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中国的书法艺术得到日本人的喜爱 B . 中日文化交流比较密切 C . 日本人没有自己的文字 D . 作者可能是日本的遣唐使
6、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日本这一特色的是 ( )

A . 大化改新 B . 《汉谟拉比法典》 C . 奴隶制民主政治 D . 种姓制度
7、大化改新使日本向封建社会过渡。其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    )
A . 统一度量衡 B . 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C . 土地收归国有,并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D . 编制律令,实行天皇制中央集权
8、以下有关古代时期日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大唐王朝高度繁荣,吸引日本 B . 日本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 C . 六世纪四十年代,孝德天皇进行大化改新 D . 遣唐使欲学习中国,使日本强大
9、那是开始于公元646年的一次国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外国学习先进的政治经济体制,建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这次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    )
A . 大化改新 B . 商鞅变法 C . 李悝变法 D . 管仲改革
10、646年,日本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国制改革,即“大化改新”,下列属于“大化改新”政治内容之一的是(    )
A . 实行中央集权 B . 实行土地私有 C . 学习唐朝文化 D . 推行种姓制度
11、某历史活动课上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遣唐使、孝德天皇、改革等,他们正在探究的主题是(    )
A . 大化改新 B . 明治维新 C . 伯里克利改革 D . 克里斯提尼改革
12、大化改新跳跃式地实现了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飞跃,这里“飞跃”的实质是(    )
A . 建立了天皇制度 B .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 . 打破了豪强贵族的特权 D . 确立了封建社会制度
13、下列关于日本武士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日本庄园主蓄养的私人武装力量

②听命于天皇的国家军队

③日本自古就有武士阶层

④在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14、下列选项不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的是(   )
A . 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愈演愈烈 B . 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 C . 中国隋唐先进的制度 D . 社会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武士阶层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阅读下面中日关系演变的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进行的重大改革是什么?写出这次改革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

(2)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都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日本通过什么改革由弱变强?中国地主阶级掀起的自救运动是什么?

(3)19世纪90年代,日本向中国发动的第一次侵略战争是什么?结果怎样?

(4)你认为未来中日两国关系如何才能健康发展?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材料二: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授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1)以上两则材料所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一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一历史背景?
(3)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方面的改革?有何影响?
(4)推动这次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日本因为善于学习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国弱时,在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

材料二:公元6世纪下半叶,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政治和经济制度。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

(1)材料一中日本拜认的第一位老师是谁?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民族具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该历史事件对日本有哪些影响?
(4)日本积极向邻国学习,并自觉地、大规模地引进文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历社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