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明嘉靖时期,江苏巡抚曾时聘在奏疏中说:“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据此回答问题。

此奏疏描述的是明朝中期江南地区一种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这体现出当时(   )

①社会经济继续发展②精耕细作水平提高

③手工业出现雇佣关系④商品经济更加活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2、自元朝以至清朝,中央政府都对西藏地区实施了有效管辖。下列选项中与此无关的是(    )

①设置伊犁将军

②确立册封制度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设置驻藏大臣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3、清朝时期,西藏用灵童“转世”的办法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企瓶掣签制度。中签的“灵童”,经清政府批准,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达赖或班禅。这表明金瓶掣签制度(    )
A . 主要是为了明确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的中等地位 B . 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C .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此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D . 划分了达赖、班禅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区域
4、“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的苏州(    )
A . 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 B . 资本主义商业繁荣 C . 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D . 纺织业生产规模大
5、明朝初年政治上巩固统治的措施有(    )

①废丞相、创内阁       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③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④改革赋役制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6、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中国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的朝代是(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7、“康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这时期的在位皇帝不包括(    )
A . 康熙帝 B . 雍正帝 C . 乾隆帝 D . 道光帝
8、将下列历史事件与努尔哈赤有关系的是(    )
A . 建立后金政权 B . 迁都沈阳,改名盛京 C . 改女真族名为满州 D . 改国号为清
9、“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谣中 “戚爷” 的主要事迹是( )
A . 统一了女真各部 B . 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C . 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 . 打败了沙俄侵略军
10、在今河北承德市,有一座避暑山庄。清朝皇帝除了在这里避暑外,还进行政治活动。下列关于清朝在此进行的政治活动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接见蒙古王公 B . 接见西藏政教首领 C . 举行金瓶掣签 D . 修建寺庙
11、“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了明清统治者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态度是( )
A . 明朝被动防御,清朝积极主动 B . 明朝积极防御,清朝“怀柔 C . 明朝“怀柔”,清朝主动 D . 明朝修长城抵御,清朝修寺庙防御
12、明清时期,“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明了( )
A . 松江地区棉纺织业比较发达 B . 景德镇的制瓷业繁荣 C . 松江地区丝织业比较发达 D . 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________,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A . 江南地区 B . 广州 C . 北京 D . 中原地区
14、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业贸易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 )

①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大量投放市场,商品经济活跃

②北京、南京等传统大城市日益繁荣,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③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

④商人数量不断增长,出现了商帮,如晋商、徽商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5、明朝中期,广东人陈益去安南国,当地酋长用甘薯招待,陈益觉得它味道甘美,便想方设法得到薯种并带回家乡种植。甘薯原产于( )
A . 欧洲 B . 亚洲 C . 南美洲 D . 非洲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我国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传统。汉民族在秦汉时期形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有其他民族融入,最终形成了以汉民族为多数民族,其他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少数民族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特殊的贡献。请问: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朝代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2)我国古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请问:明朝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推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有何影响?

(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你结合历史史实分析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4)针对“藏独”势力分裂祖国的行为,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

2、阅读表格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那些事儿,有辉煌,有凄惨,有温情;明清那些事儿,让我们起敬,让我们心痛,让我们回味。自从《正说明清》在节目《百家讲坛》播出后,小强同学对这两个朝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他为自己的习作拟定的部分提纲,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屹立世界东方再创盛世繁华】17世纪初,      (民族)首领      (人名)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2)【抗击外来侵略多民族的统一】清朝在抗击外来侵略和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方面有巨大贡献。

材料一:……在沙俄军队遭受重创、守城士兵只残存几十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的情况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谈。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谈判。

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时期我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哪次战役名称及签订条约?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清政府在西藏、新疆、西南地区设置的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联系的机构或制度分别是什么?

(3)【经济的繁盛】

材料二:(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这就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伦理道德。——《从明清商业广告看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时期出现了什么现象并例举这一现象的特征。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引自《明季北略》

材料二:“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

——引自《绥寇纪略》

材料三“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绢。”

——引自《明史》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世纪的中国社会怎样的背景?
(2)材料中的“闯王”是谁?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爱戴?
(3)你认为“闯王”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导致“闯王”走向失败、清军入关的主要战役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