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明太祖曾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由此可见,明太祖废除丞相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丞相导致王朝灭亡 B . 丞相不尽心尽职 C . 丞相平庸,形同虚设 D . 丞相专权,威胁君权
2、“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造成洪武皇帝工作负担沉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 . 丞相制度的废除 B . 军机处的设立 C . 文字狱的兴起 D . 东厂的设置
3、清代以为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军机大臣(    )
A . 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的“奴才” B . 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C . 主要工作是画葫芦 D . 可以在军机处自由工作
4、下图所示的是明朝都城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这种设计意在突出(    )

A .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B . 宫殿宏伟壮观的景象 C . 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 D . 紫禁城建筑的时代感
5、“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政之府”是指(    )
A . 丞相府 B . 中书省 C . 锦衣卫 D . 军机处
6、雍正皇帝在位13年(1723年—1735年),推行了多方面的改革,进一步加强皇权。雍正统治时期是一个励精图治、锐意改革的时代。下列史实是雍正实施的改革措施是(    )
A . 设立锦衣卫 B . 设置军机处 C . 册封“达赖” D . 派郑和下西洋
7、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 . 特务统治的强化 B . 思想控制的加强 C . 文化专制的强化 D . 君主集权的加强
8、《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xiéháng(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
A . 扩大六部权力 B . 改革丞相制度 C . 扩大地方权力 D . 加强君主专制
9、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A .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 .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C . 清朝设置军机处 D . 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10、据史书《稗史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段史料反映了(    )
A . 明朝时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 B . 明朝时的京官很悲观 C . 明朝时的京官度日如年 D . 明朝君权空前加强,形成了对百官的极大震慑
11、“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 . 制造文字狱 B . 设立军机处 C . 实行八股取士 D . 设置特务机构
12、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四集《指点江山》:“养心殿西暖阁,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实现了雍正皇帝“惟以一人治天下”理想的是( )
A . 恢复明朝内阁 B . 三省六部制度确立 C . 军机处设立 D . 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
13、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 )
A . 唐朝设政事堂 B . 元朝设中书省 C . 明朝废除丞相制 D . 清朝设军机处
14、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
A . 禁止对外贸 B . 实行闭关锁国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鼓励商业发展
15、台湾统一之后,康熙皇帝在与大臣的谈话中说道: “先因海寇(郑成功),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从中可知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是因为(    )
A . 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B . 统治者无视商业利益 C . 防范西方列强的入侵 D . 抵御郑成功抗清力量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他“乞儿”出身还“尖嘴猴腮”,但他开创了大明江山!《新龙门客栈》里,东厂矫诏枉杀,只因它是“朝廷心腹”。“文定八股,句出经书”推动了平民子弟读书应试,但这种造就、选拔官员的制度却剥夺了士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为皇权的传声筒。纵观有明一朝,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地加强了。

材料二:它为清代所独创,所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但是,它又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它地处内廷,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发出的诏旨不通过内阁,而是交兵部直接发出,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成为皇帝加强统治的得力工具。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为加强君权所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皇帝专权的弊端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二: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赵翼

(1)军机处何时成立?
(2)选为军机大臣是哪些人?他们的职责有哪此?
(3)设立军机处后,军国大事是怎样裁决的?
(4)军机处的设立,说明了什么问题?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真正成为)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1)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