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最先消失的器官是(  )
A . 外鳃 B . C . 心脏 D . 侧线
2、据表分析: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其主要的自身原因是( )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亿~2.25亿年

种类多,两栖动物繁盛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

2.25亿年至今

种类减少,两栖动物走向衰退

气候干燥,水域减少

A .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 B . 两栖动物的繁殖能力差 C . 两栖动物产生了巨大变异 D . 两栖动物神经系统不发达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鸣叫的意义是(    )
A . 求偶 B . 捕食 C . 报警 D . 避敌
4、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鳄鱼、大鲵、蟾蜍都属于两栖动物 B . 雌雄异体,生殖方式大多为体外受精 C . 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 D . 水环境的减少和污染危及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5、小麦、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
A . 胚     蝌蚪 B . 胚乳        卵细胞 C . 受精卵    幼蛙 D . 受精卵      受精卵
6、青蛙的受精方式和胚胎发育方式分别为(   )
A . 体内受精、卵生 B . 体内受精、胎生 C . 体外受精、卵生 D . 体外受精、胎生
7、关于青蛙与蝌蚪的区别,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呼吸方式一样 B . 生活的环境不同 C . 形态结构不同 D . 运动方式不一样
8、在学习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有关知识后,有同学总结了蟾蜍、大鲵、蝶塬等两栖动物在生殖上的共同特点。下列各项中归纳错误的是(  )
A . 雌雄个体有抱对的现象 B . 体外受精                        C . 雄性个体通过鸣叫吸引雌性 D . 卵生,由雌性个体产下受精卵
9、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   )
A . 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B . 有性生殖,不完全变态发育 C . 无性生殖,变态发育 D . 无性生殖,不完全变态发育
10、青蛙是农田害虫的天敌,其捕食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
A . 受精卵 B . 蝌蚪 C . 幼蛙 D . 成蛙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a.取三个玻璃缸编号为甲、乙、丙,各加入500mL池塘水和等量的蝌蚪饲料;

b.在三缸中加入同时孵化的相同数量的蝌蚪(不少于5只),保持水温22﹣25℃;

c.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处理方法

不做任何处理

破坏蝌蚪甲状腺

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

实验结果

正常发育成青蛙

停止发育

提前发育成苍蝇般大小的青蛙


(1)该探究实验中,甲乙形成一组对照,其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       .

(2)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能       蝌蚪的生长发育

(3)食盐加碘、多吃海带和紫菜等海产品可以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海带、紫菜均为藻类植物,它们的结构特点是:没有       的分化.

(4)海洋同一水域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影响这些藻类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5)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       .青蛙与水稻相比,在结构层次上多了       这一层次.

三、综合题(共5小题)

1、

如图是青蛙、家蚕、蝗虫发育过程示意图,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青蛙、家蚕、蝗虫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      ,它们的生殖方式都属于      (选填: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2)青蛙的发育过程中,蝌蚪和成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有明显的差异,例如蝌蚪用      呼吸、在水中生活,而青蛙主要用      呼吸、能够在陆地生活.这种发育称为      

(3)对比图中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其最明显的区别是家蚕的发育      这个阶段,其发育过程称为      .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中,幼虫都有蜕皮现象,这是因为      限制其生长,蜕掉旧的再由表皮细胞分泌形成新的,幼虫的身体就长大一些.

2、青蛙是两栖运动的代表,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是人们研究运动的运动、进化等方面的重要材料。
(1)青蛙的幼体为蝌蚪,生活在水中,发育过程中逐渐长出肺和      ,尾消失,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这种变态发育过程为生物由水生向      进化提供了有利证据。
(2)青蛙运动系统的构成与人类相似。其运动能力强,善于跳跃,是因为后肢有发达的肌肉,可以通过肌肉的收缩牵拉            运动。
(3)如图为蛙后肢腓肠肌示意图,图中①是肌腹,②是      。解剖腓肠肌后发现,除了肌肉组织,其中还有能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血液,这属于      组织,也有能接受刺激和产生兴奋的神经组织。所以,从构成蛙的结构层次来看,腓肠肌属于      

(4)青蛙的运动,除了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参与外,还需要      系统(至少写出两个)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3、如图为青蛙发育过程图,请仔细观察图思考:

(1)若[3]是幼蛙,则[2]是      ,它只能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
(2)青蛙的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      呼吸,这样的动物叫      动物。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诗反映的是青蛙的      行为。
4、近几十年来,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所下降,研究人员对其 原因进行了探索。如图一为两种雄性树蛙叫声频率与温度的关系,雌 蛙能通过叫声频率较容易地识别出这种叫声;图二为两栖动物的胚胎存活率与胚胎发育场所水深的关系。请回答:

  

(1)繁殖季节,雌雄蛙抱对后,精子和卵细胞在      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蝌蚪,最终变成成蛙,这种发育属于      发育。
(2)某些有毒树蛙具有艳丽的警戒色,这是由      -决定的。图一中,相同温度下,树蛙A与树蛙B叫声频率不同的意义是      ,猜测两种树蛙中      -的繁殖更容易受温度影响。
(3)由图二可知,胚胎成活率与胚胎发育场所水深的关系为      ,近些年,全球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请作出一个两栖动物数量与降雨量减少有关的假设:      
(4)目前两栖动物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为减慢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的下降速度,请给出一条建议:      
5、“世上只有妈妈好”,动物母亲也伟大,请看下面的资料:

最慈爱的妈妈:箭毒蛙妈妈产卵后,会将受精卵背到很高的凤梨科植物的树冠上,这里的树叶间会形成一个个“小水塘”,既湿润,又安全,不过,每次箭毒蛙老妈只能背一个卵宝宝,但为了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它会不厌其烦地往返一趟又一趟,直到安置好所有的宝宝;然后,还会在每个“婴儿房”内定期排下一颗未受精的卵,给孩子们当食物。

最瘦的妈妈:象海豹妈妈怀孕前体重有700多千克,怀孕后体重飞快增长,小宝宝一出生,它的体重又会迅速减少将近300千克,真是为子消得母憔悴,身材消瘦终不悔啊!

 

最可怕的妈妈:凯门鳄妈妈皮肤覆盖角质鳞片,满嘴獠牙,可此刻看起来也充满柔情蜜意,因为它的嘴巴里衔着它的宝宝,她只是想用大嘴巴把宝宝运到安全的地方而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妈妈:章鱼妈妈在洞穴口守护着一团卵宝宝,还不时用触腕温柔地抚摸着卵宝宝,搅动海水,为它们带来最新鲜的氧气。它寸步不离地守护在这里,没有吃任何东西,持续几周后,直到有一天,它发现卵宝宝们有动静,就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孵化出来的小章鱼推出洞穴,最后安详地倒在洞穴旁。

忍痛割爱的妈妈:海虱是节肢动物,它们在分娩时要经历巨大痛苦。在准备分娩时,雌海虱会背朝下躺在地上,小海虱把海虱妈妈的肚子咬穿,来到这个新的世界。

(1)从体表来看,凯门鳄皮肤覆盖角质鳞片的作用是,适合在陆地生活;海虱的体表具有,与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2)从生殖和发育来看,箭毒蛙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中进行,幼体经过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
(3)凯门鳄比蛙更适于陆地生活,与此相适应的特点有受精,陆上产卵,它产的卵比蛙卵大以便后代充分发育,且卵外的坚硬卵壳具有保护和防止水分的蒸发作用。象海豹的胚胎在母体的中进行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
(4)从分类来看,上述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