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14 “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2小题)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2017年在教材中要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    )
A . 一二八事变 B . 九一八事变 C . 西安事变 D . 七七事变
2、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    )

A . 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 . 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 . 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 .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3、20世纪20~30年代经济危机吞噬着整个世界。下列事件与这场危机直接有关的是(    )
A . 北京爆发五四运动 B . 中国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 . 各国人民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4、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这一政策转变的根本依据是(    )
A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 .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 . “一二•九”运动爆发
5、教育部要求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确立“十四年抗战”的意义有利于(    )

①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从而增加抗战时间

②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③认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④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6、2017年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把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的“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关于这一要求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进一步还原历史事实,告慰先烈英灵 B . 强调抗日战争的艰难,凝聚民族精神 C . 突出反法西斯的贡献,提升中国形象 D . 突出全面抗战的价值,升华爱国热情
7、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 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产生的起因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甲午中日战争 C . 七七事变 D . 南京大屠杀
8、某老师为了反映某一时期东亚地区的形势,画了一幅示意图,图中将日本领域分别以黑色及灰色标示。由图推测下列年份很有可能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 . 1871年 B . 1905年 C . 1935年 D . 1946年
9、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这一政策转变的根本依据是(    )
A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 .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 . “一二•九”运动爆发
10、“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从其内容推测这是哪一地区的民谣?(    )
A . 华北 B . 陕北 C . 苏北 D . 东北
11、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
A . 新世纪的曙光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 .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2、2015年6月9日《参考消息》登载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为“十四年抗战说”,“十四年抗战说”是把哪一事件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一二八事变 C . 西安事变 D . 七七事变
13、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根据歌词内容和右图分析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   )

①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东北三省在地理上离日本较近

②为了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

③蒋介石政府忙于南方剿共,无暇顾及东北

④东北三省自然资源丰富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14、苏联中学历史教科书认为,中日战争始于1937年7月7日,日本打着编造的借口对中华民国进行大规模的军事侵略开始。下列史实中心与此观点相悖的是(    )
A . 南京大屠杀 B . 卢沟桥事变 C . 九一八事变 D . 潘家峪惨案
15、下幅漫画反映的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七七事变 C . 华北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16、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所发生的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一二八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17、“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是指(    )
A . 平津地区 B . 东北地区 C . 华北地区 D . 华东地区
18、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国家又濒于危亡,是因为(    )
A . 袁世凯独揽大权,中国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B . 北洋政府镇压五四爱国运动,激起全国人民反对 C . 日本关东军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D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
19、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结合歌词内容分析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    )

①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东北三省在地理上离日本较近

②为了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

③蒋介石政府忙于南方剿共,无暇顾及东北

④东北三省自然资源丰富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20、下图是2018年6月9日《参考消息》登载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作为“十四年抗战说”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八一三事变 C . 西安事变 D . 七七事变
21、自古以来,浙江儿女就具有一颗爱国心。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浙江人民立即宣布抵制日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群众运动。下列哪一选项描述的是日本这次寻衅的结果?(   )
A . “蛐蛐叫喊夜深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每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占领沈阳” B .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C .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D .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22、2020年是中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无数爱好和平的人们用鲜血和忠魂谱写了壮丽的诗篇。拉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德国突袭波兰 C . 七七事变 D . 萨拉热窝枪声

二、判断题(共1小题)

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A . 正确 B . 错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14 “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