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21 三大战役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1小题)
1、“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时,他们已在横渡长江……”。材料中涉及到的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军事行动依次是( )
A .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 .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C . 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
D . 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2、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这位军官被俘虏的事件,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一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
A . 人民的作用
B . 军队的士气
C . 决策者的作用
D . 外部势力的介入
4、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回答问题。
(1)这位军官被俘虏的事件,最有可能发生在( ) (1)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军官感叹 “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能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是( ) (2)
A . 国民党军队的士气低下
B . 高超的军事指挥本领
C . 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支持
D . 解放军战士英勇奋战
5、70年前,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下对三大战役评价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 人民解放军战略开始了全面反攻
B . 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
C .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D .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
6、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 )
①辽沈战役 ②贺胜桥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7、毛泽东说“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文中“现在”指( )
A . 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D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8、中共中央军委曾给某次战役指挥部发了电报:“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这一战役应是(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9、1948年10月,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这一招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见,他感叹的是(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10、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①一二九运动 ②井冈山会师 ③三大战役 ④重庆谈判
A . ②①④③
B . ①④②③
C . ③④②①
D . ④③①②
11、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 )
A . 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B . 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C . 彭德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D . 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2、读下图,可以判断该示意图的主题是( )
A . 全面内战爆发
B . 挺进大别山
C . 三大战役
D . 渡江战役
13、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这位军官被俘虏的事件,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 辽沈战役
B . 淞沪会战
C . 平津战役
D . 百团大战
14、下图为某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第十三章的章名可能是( )
A . 南昌起义的参谋长
B . 第三次“反围剿”
C . 千里跃进大别山
D . 挥师过长江
15、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能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是( )
A . 国民党军队士气低下
B . 广大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奋战
C .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 . 毛泽东等人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16、下图所示为解放军某一重要军事行动,它“从中间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这一军事行动( )
A . 导致国民党长江防线迅速崩溃
B . 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C .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 . 解放长江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17、“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又能吸引国民党军队来援,减轻对解放区的压力。”材料描述的是( )
A . 挺进大别山
B . 辽沈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8、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A . 共产党人在五四运动中领导学生进行罢工斗争
B .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军队在正面战场消极抗战
C . 国民革命时期国统区通货膨胀经济崩溃
D .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9、1948 年底,蒋介石在某会议上说:“东北丧失,危及华北,徐、蚌乃首都门户,此次会战,事关党国存亡。”蒋介石提及的“此次会战”是( )
A . 渡江战役
B . 辽沈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平津战役
20、(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这样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为此,人民解放军采取( )
A . 重庆谈判
B . 挺进大别山
C . 三大战役
D . 渡江战役
21、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能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是( )
A . 国民党军队士气低下
B . 广大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奋战
C . 人们群众的大力支持
D . 毛泽东等人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