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专题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光合作用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6小题)

1、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 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B . 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是为了去除脂肪 C . 线粒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 . 有无光照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小刚喜欢养金鱼,常常在鱼缸里放置一些水草,你认为水草的主要作用是(   )
A . 增加养料 B . 装饰点缀 C . 增加二氧化碳 D . 增加氧气
3、大自然是我们绝好的课堂。当漫步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因为绿色植物进行(   )
A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 . 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 C .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 . 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
4、花叶薄荷的叶片上有白绿相间的花纹(如下图)。用花叶薄荷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9

A . 为便于染色,应提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 . 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进行脱色处理 C . 为使叶片脱色,可将其剪下浸于沸水中加热 D . 使用碘液染色后,图中②处所示部位不变蓝
5、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
A . 二氧化碳和水 B . 氧气和水 C . 有机物和氧 D . 有机物、氧和水
6、制作粉皮和粉条的原料主要取自于甘薯块根中的淀粉,这些淀粉是(   )
A . 甘薯根自己光合作用产生的 B . 甘薯根从土壤中直接吸收的 C . 甘薯叶制造再由茎运输而来的 D . 甘薯根呼吸作用的产物
7、在做“验证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A . 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 B . 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C . 有利于除去叶绿素 D . 便于用碘液检验
8、金昌市双湾乡盛产西瓜,双湾西瓜含糖量高、色泽鲜艳、籽少粒小、沙甜可口。西瓜在生长过程中,果实中的有机物来自(   )
A . 土壤中的无机物 B . 土壤中的肥料 C . 叶片的光合作用 D . 空气中的氧气
9、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叶片经酒精脱色并滴加碘酒后,遮光和未遮光部分的颜色变化是(   )
A . 变蓝紫色     变蓝紫色 B . 变蓝紫色    不变蓝紫色 C . 不变蓝紫色   变蓝紫色 D . 不变蓝紫色  不变蓝紫色
10、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能用于探究光合作用 (   )

图片_x0020_100025

①需要水②需要二氧化碳③需要光④需要叶绿体⑤释放氧气  ⑥产生淀粉

A . ③⑥ B . ①⑤ C . ②③④ D . ⑤⑥
11、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两面一部分曝光,一部分用锡箔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

图片_x0020_100002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
12、下列表示用天竺葵“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的部分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暗处理一昼夜是让天竺葵内原有的淀粉耗尽 B . 用酒精脱色时要隔水加热 C . 酒精脱色使色素溶解于大烧杯内水中 D . 可以用碘酒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13、“树欲静而风不止,叶飘零而风依行。”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下图是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图。据图回答38—40题:

(1)上图中2和 3 分别是(   ) (1)
A . 二氧化碳、光 B . 二氧化碳、叶绿体 C . 有机物、光 D . 氧气、无机物
(2)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有些菜农会在大棚里增施“气肥”。这种“气肥”实质上就是(   ) (2)
A . 1代表的物质 B . 2代表的物质 C . 3代表的物质 D . 4代表的物质
(3)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 (3)
A . 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有机物的“加工厂” B . 农作物种植越密,对光利用越充分,产量就越高 C .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里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积蓄的 D . 叶绿素以及其他色素能捕捉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14、下图中,能表示叶片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3 B . 图片_x0020_100004 C . 图片_x0020_100005 D . 图片_x0020_100006
15、已知白菜叶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现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新鲜白菜叶,作如下处理:

组别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再将四片叶置于通风处,5小时后称重,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   )

A . 丁→丙→乙→甲 B . 甲→乙→丙→丁 C . 甲→乙→丙→丁 D . 甲→丁→乙→丙
16、下列各项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是(  )

A . 甲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 B . 乙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C . 丙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D . 丁验证蒸腾作用产生水
17、不足1克的樟树种子在几年后长成重达200千克的大树,问樟树增加的重量主要来自(   )
A . 土壤中的无机盐 B . 土壤中吸收的有机物 C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D . 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18、构成植物叶片的下列细胞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有( )

①叶肉细胞 ②保卫细胞 ③叶表皮细胞

A .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①②③
19、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0

A . 甲装置中叶片的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 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 . 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 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20、以下实验的生物材料都具有生物活性,实验过程中的其他条件均适宜。根据下列四个实验装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1

A . 图一中塑料袋上的水珠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B . 利用图二实验装置可以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 C . 图三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 . 图四实验装置可用来验证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21、图中密闭的玻璃罩里放绿植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图片_x0020_100009

A . 美化玻璃罩 B . 增加玻璃罩中氧气 C . 提供水、二氧化碳 D . 增加玻璃罩中有机物
22、某同学认为小树苗长成大树后,重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树苗吸收了土壤中少量的无机盐和大量的水,其实他主要还忽略了(  )
A . 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氮气 B . 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 C . 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 D . 树苗从土壤中吸收的有机物
23、下列各项物质中,属于光合作用的原料的是(   )
A . 二氧化碳和水 B . 有机物和氧气 C . 二氧化碳和氧气 D . 有机物和水
2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A . 叶绿体 B . C . 叶绿素 D .
25、下列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 . 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上面遮盖 C . 把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 D . 该实验证明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6、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水浴加热,这一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 . 分解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B . 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里 C . 使酒精进入叶片中 D . 使淀粉溶解到水中

二、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乱),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1→2→→5。(用字母和箭头填写)
(2)步骤6给叶片染色,滴加的液体为
(3)步骤7水浴加热大烧杯中的液体为水,小烧杯中的液体是,该液体可溶解叶绿素。
(4)图5中的实验现象为叶片未遮光部分变蓝,说明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在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这一实验中,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叶片进行暗处理;        ②叶片部分遮光后光照4小时;

③取下叶片进行酒精隔水加热;④在叶片上滴加碘液。

图片_x0020_100015

(1)对叶片遮光时,某成员不小心将叶片的主叶脉折断(如图),结果A处实验现象不符合假设。经交流、询问老师后,小组成员认识到,这是折断主叶脉,切断了叶脉中运输水分的,光合作用不能进行。由此,他们推测: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2)折断主叶脉后,该实验就形成了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叶片B处和处,变量是;叶片B处和处,变量是
(3)折断主叶脉后,按实验步骤操作,滴加碘液后,变蓝的部位是处,滴加碘液是为了检测光合作用合成
(4)有小组成员提出:即使不进行步骤①的操作,实验结果还是一样。你认为会一样吗?。暗处理是为了
3、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回答:

图片_x0020_100016

①将长势、大小相同的两株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分别置于两瓶内,密封瓶口,设为A、B瓶;

②将A瓶移到光下几小时,B瓶仍放在暗处(图一)。

③取下瓶盖,迅速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A、B瓶(图二)。

④摘取A、B瓶中大小相同的两片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色。

⑤取出脱色的叶片漂洗,滴加碘液。

(1)步骤①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2)步骤②中为什么把B瓶仍放在暗处?
(3)步骤③,伸入A瓶的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瓶中富含(气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4)步骤④将叶片脱色,使叶片含有的溶解到酒精中,绿色叶片变成色。
(5)步骤⑤滴加碘液后,观察到摘自A瓶的叶片,摘自B瓶的叶片,说明了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
(6)图二中的B瓶使燃烧的蜡烛,说明了
4、某同学进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的探究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密闭装置(提示: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二氧化碳)。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4

(1)本实验的变量是。为确保只有一个变量,在装置选取、溶液用量、枝条大小和生长状态等方面,应尽量保持相同。
(2)本实验的预期是:组枝条生长最好。将装置都放在的地方,分别观察和记录三组装置中枝条的生长状况。如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4)小明认为,枝条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进行呼吸作用,为此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4)
A . 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 B . 通常情况下,白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C . 光照越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越旺盛 D . 通常情况下,呼吸作用只在夜间进行,光合作用在夜间停止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光合作用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