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社八上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一框 隋的兴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列评价中比较全面的是( )
A .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唐·胡曾《汴水》) B .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唐·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C . “虽轻用民力,今漕河赖之。”(清·谈迁《北游录》) D .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元·脱脱《宋史》)
2、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           
A . 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B . 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 . 开创了“开元盛世” D .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3、科举制创立于隋朝。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其选拔标准是( )           
A . 门第的高低 B . 才能和学识 C . 帝王的喜好 D . 财富的多寡
4、当政时期,滥用民力,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最终使国家灭亡的统治者是( )
A . 隋文帝 B . 唐太宗 C . 隋炀帝 D . 唐玄宗
5、隋朝建立的时间是( )
A . 581年 B . 589年 C . 587年 D . 618年
6、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兼并严重 B . 奢侈腐化,滥用民力 C . 法律严酷 D . 宦官专权
7、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要原因是( )
A . 国家的统治中心逐渐东移 B . 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 C . 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D . 为镇压北方农民起义提供运输通道
8、右图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实行,使隋、唐朝国家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A . 赋税体制 B . 文化体制 C . 政治体制 D . 军事体制
9、下列关于京杭大运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浙江人可以通过永济渠、邗沟到洛阳 B . 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 C . 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人工大运河 D .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10、唐朝时期,修建了规模宏大、布局完整的长安城。具体负责长安城工程建设的是六部中的( )
A . 吏部 B . 户部 C . 刑部 D . 工部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一一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请回答科举制正式创立是在哪位皇帝时?他开设了什么考试科目?科举考试的特点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2、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开通大运河的皇帝是谁?
(2)填写大运河“一个中心、两个端点”的名称。

端点A      、C      、中心B      

(3)大运河沟通了我国5大水系。图中D和E分别是哪条河流?

D      、E      

(4)隋朝末年,一位居住在今北京的商人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哪一段运河?
(5)隋朝大运河中,沟通了黄河与淮河的一段运河是?
(6)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何积极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瑜,其利也博哉。”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
(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各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4)这条河的开凿有何作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历社八上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一框 隋的兴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