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人文地理(下册)期末复习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这一做法表明长江流域正在落实的发展战略是(   )
A . 节约资源 B . 保护环境 C . 可持续发展 D . 创新驱动发展
2、近几年中国先后出台了60余部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坚决向污染宣战。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大国,具备全世界最大的污水处理能力。这一列做法体现了( )

①我国把环保工作放在经济发展首位

②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峻

③我国加大了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④对环境的保护要纳入法制的轨道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根据我国新修改的计生法,从2016年1月1日起“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我国解决人口问题不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B . 有利于解决我国人口文化素质不高的问题 C . 有利于缓解我国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D . 可以彻底解决人口问题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4、海宁皮革是嘉兴的拳头产品。皮革产品远销海外,但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严重污染。某皮革企业转变生产理念、引进先进设备、加快科技创新,治理污染。该企业在发展中重视污染治理(    )

①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②反映了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

③体现了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④说明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5、2018年4月26日,习总书记查看长江沿岸生态环境和发展建设情况,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把脉长江经济带建设。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习总书记指出,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保护生态环境须禁止开发自然资源 B . 经济发展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C . 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D . 要将环境保护摆在一切工作的首
6、2018年5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的发展理念是(    )

①绿色发展    ②经济发展    ③开放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7、2017年12月,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塞罕坝林场被授予“地球卫士奖”。多年来,造林人将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我国把保护环境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 B . 我国已经解决了环境问题 C . 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 . 公民的法治意识增强
8、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见图)。环境保护税对税法列明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工业噪声四大类污染物征税。这一税法的施行( )

 

①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②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③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举措    ④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9、2018年3月以来,美国多次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这有悖于当今世界(   )

①和平的主题       ②发展的主题     ③世界多极化趋势      ④经济全球化特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0、北京是一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下列建筑中最能体现“古老”特点的是( )
A . 人民大会堂 B . 国家博物馆 C . 紫禁城 D . “鸟巢”
11、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所在地。这表明北京是我国的(    )
A . 文化中心 B . 交通中心 C . 经济中心 D . 政治中心
12、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这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 )

①热量充裕

②日照充足

③降水丰沛

④都江堰工程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13、下列①-⑧是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或者地理事物。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丝路明珠  ②都江堰  ③沟壑纵横  ④天府之国

⑤世界屋脊  ⑥林海雪原  ⑦坎儿井  ⑧那达慕大会

A . 东北平原-①⑥ B . 黄土高原-③⑦ C . 四川盆地-②④ D . 青藏高原一⑤⑧
14、下列关于北京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

②北京市属于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③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

④故宫和东方明珠塔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15、下面是小明同学摘录的四张地理知识卡片,其中卡片内容正确的有( )

①小兴安岭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红松不怕潮,耐腐蚀,花纹漂亮。

②安塞腰鼓、信天游、变脸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文化。

③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鱼基地和亚热带水果基地。

④都江堰位于长江中游,具有灌溉功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6、中国领土辽阔,与中国面积最接近的大洲是(    )
A . 非洲 B . 欧洲 C . 大洋洲 D . 南极洲
17、我国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
A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B . 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C . 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 . 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18、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按上游至下游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青藏高原      ②华北平原      ③黄土高原     ④内蒙古高原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①④②③ D . ②③④①
19、旅游攻略可以为我们穿衣、行李、路线、景点等提供信息帮助,某学校七年级学生在旅游了台湾后,在博客中记录了旅行记,据此回答下题。
(1)下面是摘自旅行记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1)
A . 温带和亚热带水果产量巨大 B . 日月潭为该省最大的湖泊,是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 C . 农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 D . 台湾省的居民中,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
(2)为了更加生动形象地对台湾的介绍,他准备选择上传台北市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他应当选择(    )

(2)
A . A B . B C . C D . D
20、《转化的灵感》中的一个镜头:“高原的深秋充满寒意,好客的扎西一家端出青稞酒和楷粑招待来自远方的客人。”该镜头拍摄于(    )
A . 青藏高原 B . 内蒙古高原 C . 黄土高原 D . 云贵高原
2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 . 北方地区 B . 南方地区 C . 西北地区 D . 青藏地区
22、下列关于黄土高原位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B . 黄土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贺兰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C . 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大巴山以北,阴山以南 D . 黄土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贺兰山以东,大巴山以北,阴山以南
23、读图4,关于该河流各河段水文特征的描述(表1),正确的是(    )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24、对下列描述地理规律或景观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了青藏高原的生态景观 B . “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冬季温差大 C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纬度高低影响植物生长 D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印证了我国东高西低的地势特征
25、下面我国省级行政区域中,少数民族分布个数最多的是(   )
A . 西藏 B . 新疆 C . 云南 D . 黑龙江

二、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农家游是浙江省乡村旅游的亮点。请你从右下图中找出该项目实施的两个有利条件,并分析这一项目是如何体现因地制宜原则的。
(2)2017年3月,国务院公布《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方案》,明确了吉林省与浙江省的对口合作关系。联系下列材料,分析浙江省与吉林省开展对口合作的经济意义。

(3)自2013年我国提出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以来,浙江省凭借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优势产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从发展区域经济原则角度,分析浙江省融入“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航天局卫星数据表明,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

——2019年2月13日新华网

材料二:

(1)材料一说明我国在应对哪一环境问题所取得的成就?
(2)材料二的措施与材料一存在怎样的联系?
(3)请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对中国发展的必要性。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杭黄高铁于2018年12月25日正式开通运营。它连接杭州与黄山,穿越浙江省和________省,沿线把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黄金旅游通道。

材料二:

(1)写出穿越杭黄铁路另一省份的简称及其省会城市。
(2)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分析在杭黄铁路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说说杭黄铁路开通后对沿线地区产生的积极意义。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河是,②河是,它们都发源于(填省份)。两条河流的大致流问是
(2)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形成“”;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有“”之称。
(3)每年6-9月,长江流域受(夏季风或冬季风)影响,降水丰沛,进入汛期,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4)距今9000年前后,长江和黄河的中下游流城开始出现农业聚落。图中A地发现距今7000年的聚落遗址,图中B地发现距今6000年的聚落遗址。试比较AB聚落遗址的古人类在生产、生活方式上有何不同?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开通后,香港到珠海、澳门的车程由原本的3.5小时,缩短到30分钟。香港多家旅行社推出港珠澳大桥观光游,每天有十多个旅行团通过港珠澳大桥前往珠江三角洲地区。港珠澳大桥将加速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物资、资金、信息等的流动。

(1)据图,描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相对位置。
(2)依据材料,说说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人文地理(下册)期末复习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