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镇金学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 . 拉玛古猿
B . 森林古猿
C . 南方古猿
D . 类人猿
2、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最高单位分别是( )
A . 属和界
B . 种和界
C . 界和种
D . 纲和界
3、下列生物技术中,不改变生物基因组成的动物繁殖技术是( )
A . 发酵技术
B . 克隆技术
C . 转基因技术
D . 扦插技术
4、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水把泡菜坛子的口封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 防止水分蒸发
B . 防止细菌进入
C . 隔绝空气
D . 降低温度
5、王师傅用某种杀虫剂杀灭嫜螂,开始的时候,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发现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 杀虫剂引起蟑螂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以能抵抗杀虫剂
B . 杀虫剂对蟑螂进行选择,能抵抗杀虫剂的蟑螂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
C . 杀虫剂的质量越来越差
D . 蟑螂是活化石,适应能力特别强
6、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可靠的证据是( )
A . 地层
B . 化石
C . 火山喷发
D . 岩浆
7、首先在实验室里模拟大气成分,利用火花放电,形成简单有机物的科学家是( )
A . 达尔文
B . 米勒
C . 巴斯德
D . 奥巴林
8、下列属于转基因技术的是( )
A . 利用某些微生物生产谷氨酸
B . 将抑制乙烯(一种催熟物质)合成的基因转入番茄DNA中
C . 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蝴蝶兰
D . 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培育出新植株
9、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10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 )
A . 25克
B . 50克
C . 100克
D . 125克
10、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 一座山上的所有生物
B . 黄河中的鲤鱼
C . 一个池塘
D . 一块农田里的所有非生物
1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叫作( )
A . 大气圈
B . 生物圈
C . 水圈
D . 岩石圈
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的
B . 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时单向的
C . 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增的
D .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13、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进化树)来看,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依次是( )
A . 爬行动物和种子植物
B . 鸟类和被子植物
C . 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
D .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14、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A . 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
B . 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C . 产生了语言
D . 四肢行走转为直立行走
15、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在( )
A . 原始海洋
B . 现代大气
C . 原始大气
D . 现代海洋
16、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B .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 .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D .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17、在古生物学的研究中,发现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的动物化石是 ( )
A . 三叶虫
B . 恐龙
C . 始祖鸟
D . 始祖马
18、下列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 )
A . 原生动物
B . 腔肠动物
C . 节肢动物
D . 棘皮动物
19、下列是分解者的是 ( )
A . 草和树
B . 牛和羊
C . 鱼和虾
D . 蘑菇和蚯蚓
20、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
A . 食物中的碳
B . 有机物中的碳
C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 . 土壤中的碳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生存竞争中 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途径,生物的 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上,生命经历了由 到 ,由 到 ,由 到 的进化过程.
3、两栖动物的少数种类终生在水中生活,如大鲵、蝾螈等.但绝大多数种类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成体则水陆两栖生活,用 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4、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基因通过指导的 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 .
5、常见的现代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等.科学家把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的技术属于 技术.在无菌条件下,把非洲紫罗兰叶片的一部分组织接种到人工培养基上,培育成完整的非洲紫罗兰植株的技术属于 技术.
6、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生物与、和生物与之间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
7、科学家根据动物的身体里是否具有,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类。
8、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五个“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界。根据植物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种子植物分为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
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人类肤色正常与白化是一对相对性状,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由隐性基因d控制, 肤色正常由显性基因D控制。一对肤色表现正常的表兄妹夫妻,生了一个白化病儿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这家三口的基因组成:丈夫 ,妻子 ,儿子 。
(2)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不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这个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是 。
(3)父母双亲肤色正常,儿子患白化病,这种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两类,其中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 ,仅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是 。
(4)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的男女结婚。近亲结婚的严重危害是 。
2、生态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鼠类和食鼠动物的生物数量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调查后,得到如图所示的生物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植物属于 ,鼠类属于 。除了图中表示出来的成分外,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有 和非生物环境。
(2)图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 ,它们相互交错形成的网状联系称为 。
(3)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当草原鼠类数量由A发展到B 时。植物的数量会 ,从而限制鼠群数量的继续增长;同时,食鼠动物的数量会 ,使鼠群数量由B变化到C,从而使草原植被逐渐得到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去分析,图示三类生物中,储存能量最多的是 ,储存能量最少的是
3、下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
(1)根据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用箭头和线段将它们联成食物网。
(2)一个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中必须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种组成成分,写出图中包含的两种生物成分。, 例如,例如。
(3)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规律可知,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数量最少的是。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香蕉营养丰富,是人们非常喜爱食用的一种水果。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观察发现,夏天逐渐成熟和腐烂的香蕉常常会招引来许多果蝇。一些同学认为是香蕉腐烂时的酒味招引来果蝇,另一些同学则认为是香蕉成熟时的香味招引来了果蝇。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诱捕果蝇的瓶子,他们将3只甲瓶和3只乙瓶随机均匀地放置在一个果蝇较多的地方。一段时间后他们将诱捕到的果蝇数记录在表中。回答下列问题:
瓶类 |
甲瓶 |
乙瓶 |
||||||
瓶号 |
1 |
2 |
3 |
总计 |
1 |
2 |
3 |
总计 |
果蝇数量 |
2 |
3 |
5 |
10 |
36 |
35 |
37 |
108 |
(1)在同学们的实验方案中,实验中的变量是糖溶液的香味和;设计甲、乙两种瓶子的目的是形成。
(2)甲、乙两种装置所用瓶子、纱布、开口、所装液体浓度及数量等都完全相同,其目的在于确保变量是。
(3)同学们用3只甲瓶和3只乙瓶而不是用1只甲瓶和1只乙瓶的意义是。
(4)仅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