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上章末检测——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021-2022人教版)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个透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通过改变光照强度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容器内的CO2浓度变化如坐标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B段CO2浓度下降,是由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B . BC段CO2浓度上升,是由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C . 实验进程中的T1时刻,该植物体内有机物重量最多 D . 由于C点低于A点,所以T2时刻植物的有机物重量较T0时刻低
2、下图中的①~④表示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过程,其中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3、将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至适宜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量发生了相应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 . 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 . 在B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D . 整段曲线表示,随着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递增,呼吸作用停止
4、下图为某同学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量的影响实验绘制的坐标曲线,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4

A . A点时只进行呼吸作用 B . AB段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小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C . B点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D . C点之后,光合作用暂时停止
5、下图为某实验装置示意图,关于该图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 . 乙瓶中的石灰水可以检测通入丙瓶的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C . 丁瓶的作用是为了吸收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D . 通过该装置可以证明,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6、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
A . 二氧化碳和水 B . 有机物和氧气 C . 水和氧气 D . 有机物和二氧化碳
7、在探究植物不同器官呼吸作用强度差异的实验中,选择不同材料各30g置于黑暗密闭容器中,9小时后测定容器中氧气含量,记录数据并绘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不同植物器官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不同 B . 装叶的容器要进行遮光处理,避免光合作用干扰 C . 种子消耗氧气最多,萌发过程中需要能量最少 D . 本实验说明植物的各个器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8、国槐是北京市市树,古老的国槐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研究者在 6 月的一天内,检测了树龄为 20年、120年和 800年的国槐的光合速率,以评估古槐的生长状况,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可通过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反映国槐光合速率 B . 11:00前,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速率升高 C . 13:00前后光合速率降低,可能与气孔关闭有关 D . 800年的国槐合成有机物能力最强,生长最旺盛
9、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B . 光照强度为a,b时,甲乙不进行光合作用 C . 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 D . 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
10、给植物松土,是为了促进根的(  )
A . 光合作用 B . 呼吸作用 C . 输导作用 D . 蒸腾作用
11、在植物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的结构是(   )
A . 线粒体 B . 叶绿体 C . 细胞核 D . 细胞质
12、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葡萄和哈密瓜特别甜,其原因是(   )
A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很旺盛,合成的有机物多 B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弱,积累的糖分多 C . 光合作用弱,呼吸作用旺盛,消耗的有机物多 D . 白天光合作用旺盛,夜间呼吸作用弱,积累的糖分多
13、如图是粮食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图像,据图可知(   )

图片_x0020_1445261337

①Ⅰ是光合作用曲线,Ⅱ是呼吸作用曲线

②Ⅰ是呼吸作用曲线,Ⅱ是光合作用曲线

③a>b+c

④a=b+c

⑤a<b+c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⑤ D . ③⑤
14、下图是植物体进行的两种生理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3

A . 图中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 B . 图中过程a是呼吸作用,b是光合作用 C . 过程a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 . 图中过程b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
15、我国北方农村里常将马铃薯等蔬菜贮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用绳子吊入窖内,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 . 测量地窖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B . 测量地窖内氧气的含量 C . 主要是为了照明 D . 测量地窖内一氧化碳的含量
16、叶是绿色植物营养器官,在叶这种器官中(   )
A . 只能进行光合作用 B . 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C . 只能进行蒸腾作用 D . 以上三种作用都能进行
17、无棣县信阳镇吴季李村的草莓喜获丰收,引领无棣乡村采摘游,把乡村旅游推向深入。种植户为提高大棚草莓的产量,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合理密植 B . 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C . 适时松土、施肥 D . 保持棚内温度恒定
18、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个透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通过改变光照强度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容器内的CO2浓度变化如的标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B段CO2浓度下降,是由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B . BC段CO2浓度上升,是由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C . 实验进程中的T1时刻,该植物体内有机物重量最多 D . 由于C点低于A点,所以T2时刻植物的有机物重量较T0时刻低
19、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 . 农作物合理密植——提高光照利用率,提高种植效益 B . 白天塑料大棚通风——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C . 剪去移栽树木的枝叶——降低蒸腾作用,提高移栽成活率 D . 晚上搬走卧室内的花草——避免室内因植物呼吸作用而缺氧
20、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相匹配的是(   )
A . 向蔬菜大棚中施气肥﹣﹣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B . 遇阴雨连绵天气在农田边挖排水沟排涝﹣﹣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C . 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 D . 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利于种子萌发
21、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的燃烧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却相对稳定,调节这种碳—氧平衡的是(  )
A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 . 动物的呼吸作用 C . 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 D . 植物的呼吸作用
22、走进森林中,你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这与植物的哪些生理作用有关?(   )
A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 . 蒸腾作用和吸收作用 C .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23、小探同学复习了生物圈中的植物专题知识后,他在处理习题中的曲线图遇到困惑,不知道图中曲线的分析,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请你帮他选出来(  )

A . 图一表示在透明且密闭的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第10~20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是因为幼苗不进行呼吸作用 B . 图二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 . 图三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a、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D . 图四曲线可以表示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温时蒸腾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
24、下图中A、B、C分别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a、b分别代表气体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片_x0020_269319805

A . A表示呼吸作用 B . B表示蒸腾作用 C . C表示光合作用 D . a表示氧气,b表示水
25、 2020年,在新冠疫情和洪涝灾害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仍再创新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B . 水稻叶片蒸腾作用能促进筛管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C . 水稻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D . 适当增加稻田中二氧化碳浓度可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亩产量

二、连线题(共1小题)

1、请将农业生产中的各种做法与其依据的原理进行合理连线.

合理密植                       A、呼吸作用原理

中耕松土                       B、光合作用原理

幼苗在阴天移栽                 C、蒸腾作用原理

西红柿摘除顶芽                 D、顶端优势原理

三、判断题(共1小题)

1、如图是某细胞内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代表细胞结构,①代表生理过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图片_x0020_238103700

(1)A所代表的结构是线粒体。(判断对错) (1)
A . 正确 B . 错误
(2)①所指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判断对错) (2)
A . 正确 B . 错误
(3)该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判断对错) (3)
A . 正确 B . 错误
(4)①过程能释放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判断对错) (4)
A . 正确 B . 错误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生物兴趣小组在清风湖采集到一些沉水植物,其茎直立细长、有分支,叶薄、披针形,花单性,果实圆柱形、种子2﹣6粒。经过检索得知,此为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同学们以此为材料,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实验。

(1)在植物学分类上,黑藻属于      植物,推断依据是      
(2)将黑藻的一片幼嫩小叶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许多绿色的颗粒随细胞质环形流动。绿色颗粒是      。细胞质不停地流动的意义是      
(3)将黑藻放入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玻璃管中不断有气泡产生。这种气体是      ,你如何检测?      
(4)晚上,将黑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1

55

42

32

25

21

19

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5)在晴朗的夏季,将黑藻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放在室外培养。连接二氧化碳检测仪,测得密闭玻璃罩内黑藻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黑藻在一天中      (曲线上两点之间)段的光合作用最强。黑藻在一天内积累了有机物,在图2中可以找到的依据是      

五、综合题(共4小题)

1、图甲是绿色植物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图乙是叶片结构示意图,图丙是叶片下表皮结构示意图,图丁是部分显微镜镜头示意图,请回答:

(1)若图甲表示植物体的呼吸作用,则物质B表示;物质A、B进出叶片的“门户”是图乙中的[];所需的水分、无机盐经运输到叶片。
(2)细胞1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所特有的结构是,细胞②与1之间的区别是
(3)在制作叶片临时切片时,需将两片刀片捏紧且迅速向下切割,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在制作过程中,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4)若将图乙中的物像①出现下图丙中的观察效果,需先向移动装片,然后再转动转换器换用图丁中的镜头。
2、如图1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含叶绿体较多的细胞是(填序号);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它所需的原料是
(2)图1③中有导管和筛管,属于组织,其中导管的作用是
(3)图1中[④]是水分散失的“门户”,而植物散失的水分主要用于
(4)图2结构⑨中含有“能量转换器”,除叶绿体外,还应该有,它被称作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
(5)图2中(填序号)能控制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生物圈和绿色植物互泽互惠。如图中甲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乙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植物进行B生理过程是在乙图的[6]中。
(2)西瓜叶片合成的有机物运输到果实细胞后,主要储存在乙图的[5]中。
(3)用如图丙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将其放在黑暗环境中,几小时后,将燃烧的蜡烛放入缸内会立刻熄灭,据此,你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
(4)图甲中的种子的胚是由发育而成的。
(5)根吸收的水分进入植物体后大都通过生理过程C散失到外界去。则生理过程C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4、图1是被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运输方向,代码Ⅰ、Ⅱ、Ⅲ、Ⅳ表示物质,字母A、B、C、D表示结构。图2是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在某一时间段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1中Ⅰ、Ⅳ表示的物质分别是,A、B表示的结构分别是,结构C中进行的能量转换是
(2)图2中6:00~20:00时间段,甲、乙两种植物合成图1中物质Ⅲ较多的是。乙植物在12:00左右光合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为降低 ,D关闭,物质Ⅱ不能进入叶片造成的。图2中甲、乙两种植物叶片在16:00的光合速率关系是
(3)在一定浓度的物质Ⅱ和恒定温度条件下,把甲植物的叶片置于恒定光照条件下14小时,光合速率为每小时每平方厘米叶面积合成a毫克物质Ⅲ,其余10小时置于黑暗中。已知叶片的平均呼吸速率为每小时每平方厘米叶面积分解b毫克物质Ⅲ,则甲植物在上述24小时内每平方厘米叶面积积累物质Ⅲ毫克(用算式表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生物七上章末检测——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021-2022人教版)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