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洪湖市瞿家湾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12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各具特色。读图,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
B . ②—内蒙古高原—我国最平坦的高原
C . ③—四川盆地—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
D . ④—华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
2、读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分界线有下列山脉中的( ) (1)
A . 喜马拉雅山脉
B . 太行山脉
C . 横断山脉
D . 巫山山脉
(2)下列地形区位于第二阶梯的是( ) (2)
A . 青藏高原
B . 四川盆地
C .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 华北平原
(3)下列哪句诗不能反映我国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 (3)
A . 一江春水向东流
B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 . 千里江陵一日还
D . 春来江水绿如蓝
3、下图表示的是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按以上四城市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④②①③
D . ④③②①
4、读“中国政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领土最东端在( ) (1)
A .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B . 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C . 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D . 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2)下列关于我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在东岸
B . 我国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C . 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深受来自太平洋的西南季风影响
D .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入海
(3)中国是个临海国,自北向南濒临的海洋分别是( ) (3)
A . 北海、黄海、东海、南海
B . 北海、东海、南海、西海
C . 渤海、黄海、南海、东海
D .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关于下图中四个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省是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省级行政区,行政中心贵阳
B . ②省是我国位置最南的省级行政区,我国领土最南端的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C . 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行政中心武汉
D . ④省是我国位置最北的的黑龙江省,简称吉
6、关于我国人口与民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B . 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C . 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
D . 我国人口疏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线
7、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雨带如果推进缓慢,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 )
A . 北涝南旱
B . 南涝北旱
C . 南北皆涝
D . 南北皆旱
8、某中学初二(4)班的黑板报新增了一个“是真是假”栏目,以下为本期“是真是假”内容,其中真的是(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9、黄河与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的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
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啊,长江!你从雪山走来……”,《长江之歌》中的“雪山”位于( ) (1)
A . 青藏高原
B . 云贵高原
C . 黄土高原
D . 内蒙古高原
(2)黄河被誉为“母亲河”,下列并非母亲河的“奉献”的是( ) (2)
A . 塑造了华北平原
B . 为流经地区提供灌溉水源
C . 流经黄土高原,在中下游形成了“地上河”
D . 上中游水能丰富,有利于水电站的建设
10、伏旱是下列哪个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 ( )
A .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 珠江流域
C .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 海河流域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是“中国政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的省区是台、粤、桂、(填简称).
(2)纬度最高的省区是(全称),纬度最低的省区是(简称).
(3)①省区的行政中心是.主要民族是.
(4)③是海,海中的南沙群岛等岛屿属于省.
(5)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浪。上联描述的是省,下联描述的是省。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A走向是走向,其南侧的地形区是.
(2)山脉B是山,它是我国级阶梯的分界线.
(3)山脉D东侧的地形区是.
(4)图中属于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填字母代号)
(5)我国的地势可用下图中的图来形象的表示,这种地势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陆地,形成丰沛的降水,我国降水的空间(地区)分布规律是。
A. B.
C.
D.
(6)我国气温分布呈现冬季冬季南北温差大,其原因主要是纬度因素,其次是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7)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你写出两条该线的地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