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7.1《自由平等的真谛》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下面漫画《隐性歧视》中,对该招聘者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①说明他心中没有形成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的概念
②说明他没有摒除陈腐的观念
③有较强的是非观念,显示出较高的个人素质
④不利于建立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2、有的人能够尊敬师长,礼遇同学和朋友,但对待贫困者、体力劳动者就会显示另一副面孔。这说明( )
A . 他们没有正确认识到现实中的差异
B . 他们不能够正确对待现现实中的某些不平等现象
C . 他们心中还没有形成人格平等的观念
D . 社会本身的复杂性,只有成年之后才能理智地看待
3、同学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应该与人为善,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这是因为( )
A . 只要这样做,就能在同学中树立威信
B . 人与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C . 每个人在经济和生活条件上是相同的
D . 大家在一起的唯一目的是把学习搞好
4、广州日报报道:在广州举行的“三公仔爱子有方”育儿大课堂上,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劳动部育婴师资高级培训师孟迁提醒家长:健康的亲子关系比让孩子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尤其在六岁以前。专家表示:亲子关系中,“平等”和“沟通”最重要。下列对平等或平等待人理解正确的是( )
①平等主要指公民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平等
②平等待人要求我们不因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③不凌弱欺生是平等待人的表现
④平等就是“等贵贱,均贫富”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5、“尊重别人亦自重,不亢不卑要自然;平和平易不平板,可倍可亲不可辱;对强国不低三下四,对弱国不盛气凌人;对显贵不阿谀奉承,对平民不小瞧慢待”。这段诗词是在强调( )
A . 诚恳待人的原则
B . 严于律己的原则
C . 平等待人的原则
D . 依理待人的原则
6、在法治社会里,平等主要是指( )
A . 平等就是“等贵贱,均贫富”
B . 平等就是公民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利益完全平均,没有任何差异
C . 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平等
D . 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7、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这样一些同学:有的家境贫寒;有的身材矮小;有的学习成绩差;有的不漂亮;有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 )
A . 平等相待
B . 与条件相当的同学交往
C . 鄙视、看不起他们
D . 讽刺、挖苦他们
8、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先生说:“我觉得我自己,如果是有一点优点的话,就是所有和我接触的人,不管你是什么高官,还是司机、同事,我都一视同仁。”这表明师昌绪先生( )
A . 太过谦虚
B . 乐于助人
C . 忠厚老实
D . 平等待人
9、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在现实生活中,体现这一要求的有( )
①设置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
②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免交课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活费”政策
③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
④廉租房只租不售,出租给城镇居民中最低收入者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10、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说:“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自然在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平等地创造了人。”这里的“平等”主要是指( )
A . 人格平等
B . 法律平等
C . 经济平等
D . 政治平等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在学校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种现象:对成绩不好的同学嗤之以鼻;对相貌丑陋的同学避而远之;对穿戴朴素的同学指指点点……
(1)上述材料中所述现象是什么行为? 我们的校园中、社会生活中还存在哪些类似现象?
(2)青少年学生对待上述现象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2、贾志明老师在谈教育时说:“教育有着神奇的力量,孩子需要教育,成功的教育应该是无痕迹的。一旦教育者摆出一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架势,要求学生如此,不准孩子那般,其实双方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被教育者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这样的教育必然会以失败告终。”
(1)读了贾老师的一番话,你认为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2)为了改变材料中的现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想对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