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本卷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6小题)

1、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强调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    )
A .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B . 自然科学课程 C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D . 艺术审美课程
2、中共中央决定从2019年6月起,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下列正确反映“主题教育”发挥作用过程的是(    )

①牢记宗旨    ②造福人民    ③践行使命

A . ①→③→② B . ①→②→③ C . ③→②→① D . ③→①→②
3、如框时事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A . 地区同步发展 B . 经济高速度发展 C . 特区先行发展 D . 区域高质量发展
4、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下列时事能体现这一优势的是(    )

①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        ②国家表彰共和国功勋模范

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        ④我国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5、下列新闻事件与新闻解读相匹配的是(    )

序号

新闻事件

新闻解读

中国援助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英国正式“脱欧”,结束欧盟成员国身份

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西方反华势力支持香港暴力分子“反中乱港”

妄图破坏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

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6、如图的寓意告诉我们(    )

A . 要追求自我满足 B . 要敢于征服自然 C . 要正确认识自己 D . 要提高生存技能
7、小闽发觉好友情绪低落,便上前关心询问,但好友不说,并不耐烦地转身离开。小闽依然紧追不舍,想问个明白。小闽的做法(    )
A . 正确。应真诚对待朋友,好朋友之间要讲义气 B . 正确。朋友相处要敞开心扉,相互应毫无保留 C . 错误。朋友的事不必在意,要给对方一些空间 D . 错误。要尊重对方,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
8、《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下列行为能体现“寸草心”的是(    )

①参加工作后,女儿首次领到工资,悄悄为妈妈安排了一次健康体检

②五一出游,儿子背着年迈的父亲登上长城,实现了父亲多年的心愿

③面试前,妈妈叮嘱女儿要相信自己,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尽力就好

④上学路上,爸爸撑着雨伞帮儿子遮雨,自己衣服淋透了却无暇顾及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9、小福参加学校足球队员选拔,历经两次落选,这次终于被选上了。他欣喜之余感慨道,幸亏当初没有因失败而放弃。小福的经历启示我们(    )

①要根据实际,及时调整目标   
②要磨砺意志,正确对待挫折

③要经历失败,才能取得成功   
④要坚定目标,增强生命韧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0、下列对青春时光中“微行为”的点评,正确的有(    )

序号

微行为

点评

小光看到自己长出了喉结,心里很害怕

没有正确认识青春期生理变化

小辉对班长隐瞒同桌没完成值日的事

能够换位思考,善于关爱同学

小美认为男女有别,从不与男同学交往

严守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原则

小丽周末坚持为邻居老奶奶读书、读报

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善成德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1、2019年,中国女排以十一战全胜的成绩卫冕女排世界杯冠军。主教练郎平说,每一次身披国家队战袍,中国女排的目标就是“升国旗、奏国歌”!女排姑娘的这种情感(    )

①驱使她们勤学苦练,顽强拼搏    ②隐藏于她们心灵深处,是与生俱来的

③促使她们凝聚力量,奋发向上    ④直接转化为比赛技能,帮助她们取胜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12、古语说:“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说明在集体中(    )
A . 要平等自由,维护他人利益 B . 要确立共同目标,团结协作 C . 要民主公正,满足个人意愿 D . 要避免内部竞争,精诚合作
13、2019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关注未成年人家庭监护、校园安全、人身权益受侵害等问题。此举的目的在于(    )

①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      ②保证未成年人免受外界伤害

③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④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4、如果给图中“被救”的孩子提一条建议,正确的是(    )

A . 悄悄上网,不让他人知道 B . 戒除网瘾,远离网络生活 C . 加强自律,合理使用网络 D . 依赖他人,摆脱不良诱惑
15、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新疆哈密一位民警执勤时发现一名小女孩没戴口罩,转身回警车拿出新口罩细心地为她戴上。小女孩敬礼致谢,民警也立正回礼。若要报道这一场景,最适合的标题是(    )
A . 关爱他人暖人心,文明有礼显风范 B . 法定权利须行使,规范执法要点赞 C . 相互宽容是美德,照顾儿童需细心 D . 热心公益当尽心,助人为乐应提倡
16、蒋某在家中因家庭矛盾,将手机、电脑等从14楼扔出窗外,砸到楼下三辆轿车,人民法院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蒋某有期徒刑一年。蒋某受到刑罚处罚是因其行为(    )

①违反公序良俗          ②扰乱公共秩序

③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④具有刑事违法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7、2020年2月18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要求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落实这一要求,我们必须(    )

①增强生态安全意识    ②解决自然资源短缺问题

③杜绝食用野生动物    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18、2019年12月5日,为弘扬宪法精神,以福州市为主场的全国“宪法进社区主题日”活动成功举办。这一活动能够(    )
A .   保障社区基层民主自治 B . 帮助社区群众消除矛盾 C . 确保社区居民履行义务 D . 增强社区群众宪法意识
19、2019年“两会”至2020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审查,督促制定机关纠正与宪法法律规定和精神相抵触、不符合、不适应的规范性文件506件。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
A .   拥有国家最高权力 B . 依法行使监督权 C . 决定全国各地的重大事项 D . 行使国家立法权
20、小福乘坐京张高铁,感受到它十足的科技范:刷脸就能进站,车内温度、灯光、车窗颜色自动调节,上网不卡顿,原来3小时的车程现在只要47分钟……这体现了(    )
A . 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 B . 高铁成为人们首选出行方式 C . 科技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D . 我国交通技术跃居世界第一
21、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在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各级政务服务机构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综合性评价。此举有利于(    )

①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改进工作

③扩大公民对政务机构的建议权    ④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2、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中国在5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这反映了(    )
A . 中华文明,最为优越 B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 . 中华文明,兼收并蓄
23、“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杜岚,1949年10月1日在濠江中学升起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此后,濠江中学每年校庆和国庆日都举行升国旗仪式。澳门回归当天,87岁高龄的杜岚放下拐杖,在濠江中学再次升起国旗,把对国家的爱传递给孩子们。上述材料(    )

①说明澳门最早实践“一国两制”的构想

②反映澳门同胞对祖国具有高度的认同感

③反映爱国主义本质随时代进步不断发展

④说明爱国主义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4、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做好分类利国利民。生活中,垃圾分类虽是小事,却不是易事。要将“小事”变成“易事”,公民应该(    )

①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②强化监督检查,处罚乱放垃圾的行为

③树立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    ④养成良好习惯,践行绿色低碳的理念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5、“竖起大拇指”在多数文化中被认为是认可,在孟加拉国却被认为是侮辱。可见,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应该(    )
A . 开放胸怀,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 B . 平等交流、对话,达成理解包容 C . 认识文化多样性,消除文化差异 D . 加强沟通,让不同文化走向统一
26、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新中国成立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识到实现国家发展离不开中国这样的朋友,选择与中国同行。他们的选择是基于(    )

①中国奉行了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②中国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

③中国坚持了自力更生的重要方针    ④中国坚决维护世界各国的利益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请根据下列各题要求,回答问题。共5题,共48分。(共5小题)

1、判断说理

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并说明理由。

(1)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图这位同学的行为。

判断:

理由:

(2)小福对爸爸说,家里的小车被邻居刮擦了,我们只能通过打官司来维权。

判断:

理由:

2、时事点评

2019年,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仍然逆风前行:国内生产总值逼近10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中国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运用时事知识,评说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够逆风前行。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学们就《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运用法治与德治关系知识,说明用法律“收拾”缺德行为的意义。
(2)见义勇为不担责。那么,在救助他人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班级开展“向劳动者致敬”探究与分享活动,小闽展示了下列资料。

(1)任选资料一中的一类劳动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要向他们致敬的原因。

(2)从资料二中概括劳动实践对创造的作用,并就青少年如何提高创新能力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一场气壮山河的抗“疫”战争,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精神”的澎湃力量。

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各地依法落细落小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应收尽收、不漏一人。

材料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疫”中,从耄耋院士到“90后”“00后”,从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到人民警察、社区工作者、快递小哥,还有以身试验疫苗的“108好汉”、福建省援鄂医疗队……他们勇敢逆行、舍生忘死、任劳任怨,用大爱仁心守护生命,共同为祖国和人民织就了一件防护严密的铠甲,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践行者,挺起了中国脊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确保“应收尽收、不漏一人”。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结合材料二,说明英雄们是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挺起中国脊梁的。
(3)岁月静好,只因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你将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感恩为我们负重前行的英雄?(写出一个行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福建省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