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玉州区第七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7小题)

1、2015年8月开始实施的新版《中学生守则》,删除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等字眼,增加了“会自护懂求救。”这样修改( )

①告诉未成年人面对不法侵害要胆大心细、勇敢机智            ②是尊重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具体体现

③说明未成年人没有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                        ④是为了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

漫画《不归路》给我们的警示有(  )


  ①人一旦违法,必将受刑罚处罚                   ②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③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维护身体健康       ④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七年级学生小李,父母离婚后随父亲生活,母亲每月支付抚养费三百元。一年后,母亲以再婚生养女儿为由,不再付抚养费,小李又因父亲失去劳动能力,生活陷入困境,这时小李最有效最根本的做法是(    )

A . 放弃抚养费 B . 寻求法律帮助 C . 向母亲追讨 D . 寻求妇联帮助
4、2017年3月29日,南京市钟楼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不法分子明码标价销售公民个人信息。被告人刘某、宋某和孙某以前是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的同事,工作中能接触到业主个人信息,久而久之,他们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三人决定合伙投资,成立一家公司贩卖业主个人信息。这说明(  )
A .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B . 沉迷于网络,影响工作和生活 C . 在网络上,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D . 我们应远离网络,保护好个人信息
5、室外温度达到32度,天气闷热异常。在江苏省宿迁市区宝龙广场附近,记者拦下一辆出租车,“您好,请问到哪?”一上车,驾驶员张波的文明用语就让记者心里倍感清凉。这说明用语文明要求我们(  )
A . 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 B . 与人为善,不恶语伤人 C . 谈吐文雅,不滑稽幽默 D . 尊重对方,不盛气凌人
6、2018年5月,桂林市交警部门开展机动车违规鸣喇叭专项整治行动,机动车驾驶员秦某在禁止鸣喇叭区域“任性”鸣笛,被处以罚款100元的处罚。“任性”鸣笛(    )
A . 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 B . 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C . 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D . 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
7、小涛是爷爷奶奶的孙子,是爸爸妈妈的儿子,是某中学八年级(1)班的学生,是班上的体育委员,是小杨的邻居。小涛拥有多重身份表明(   )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②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③小涛是善变的

④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8、微信朋友圈原本是人们交流感情、分享日常点滴的平台,但不少微信用户抱怨他们的朋友圈被卖东西的友人疯狂刷屏,有时甚至出现卖假货的现象。 事例警示我们( )
A . 不沉迷于网络,学会"信息节食" B . 学会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方法 C . 要利用网络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D . 要自觉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9、2020年1月30日,鹰潭市市场监管局查获该市华塘百货有限公司食盐产品涉嫌价格欺诈及价格违法。经查,该公司销售的无碘绿色精制盐、深井细盐、漓江古海原生深井盐三类产品涉嫌价格欺诈及价格违法。鹰潭市市场监管局已依法立案,并将从严从快做出行政处罚。这说明(   )
A . 规则和自由谁也不依靠谁 B .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C . 没有规则约束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D . 对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一定要重拳出击,采用强制手段
10、2020年2月4日,江西省于都县罗坳镇肖某驾驶摩托车经过罗坳疫情防控执勤点时,不听卡口工作人员劝告,驾驶摩托车强行冲撞疫情防控卡口,导致卡口的一张桌子被损毁,态度恶劣。肖某已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肖某的行为违背了道德和法律规则

③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④肖某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11、微信朋友圈原本是人们交流感情、分享日常点滴的平台,但不少微信用户抱怨他们的朋友圈被卖东西的友人疯狂刷屏,有时甚至出现卖假货的现象。对此你认为(   )

①朋友圈内卖商品容易引起纠纷,应该坚决取缔微商

②应该尽快完善互联网监管体系,加强对微商的监督

③频繁刷屏给他人带来诸多不便,应该尊重他人

④朋友间售卖商品考验彼此的诚信度,应该珍惜自身名誉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2、唐代诗人张祜在《赠窦家小儿》诗中写道:“深绿衣裳小小人,每来听理解相亲,天生合去云霄上,一尺松栽已出尘”诗句生动形象的描写了窦家小孩的外貌赞扬了小孩的热情和有礼貌,把他比作出土的松苗。这说明(   )

①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明礼的良好品德是与生俱来

③良好交往应当礼为先

④青少年应从小就学会礼貌待人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③④ D . ①③④
13、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油放太多了!”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这告诉我们(   )

①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

②要学会换位思考

③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

④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14、每当客人来访,鲁迅先生都会亲自为客人倒茶。客人告辞,如果是在晚上,先生总是要端着灯将客人送至门外,直到客人走远。鲁迅先生的行为告诉我们(   )

①尊重他人要从小事做起      ②诚信是做人的准则

③待人接物要谦和有礼          ④文明礼仪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5、“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我们要做诚信的人。下列做法属于培养诚信品质的是(   )

①信守承诺,但不轻易许诺          
②讲“义气”,说到做到,能够为朋友两肋插刀

③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④勇于承认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6、目前,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已经形成,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与44个部门、所有的省区市以及60多家市场机构建立了互联互通,实现了信息披露、信息公示以及联合惩戒等功能,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绿灯。这些做法(   )

①使每个人都能做到诚信    ②有利于建设诚信社会

③引导人们守护自身诚信    ④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A . ①②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7、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遵章守法也是社会和谐的保证,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下列人员中的行为尚未涉嫌犯罪的是(   )
A . 周某与邻居发生纠纷,一时恼怒,将对方打成重伤 B . 八年级学生小王经常逃课上网,钱不够就拦路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 C . 王某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出纳,他暗地里挪用公款炒股,累计近百万元 D . 在某重点文物旅游景点,小赵骑在文物上拍照,并与管理员发生了小冲突

二、情境探究题(共1小题)

1、情景分析

    明初学者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由于家里很穷,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着看这本书。”宋濂却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书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法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后来,他如约归还了那本书。

(1)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为什么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2)我们应用怎样向宋濂学习做一个诚信的人?

三、分析说明题(共1小题)

1、材料一:榆林市某校学生张某,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时在校不认真学习,七年级时经常旷课逃学,屡教不改。升入八年级后,又沉迷于网络,为了去网吧上网,他由偷家里的钱发展到偷别人的苹果手机,结果被行政拘留。出来后不知悔改,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迷网络游戏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张某在茶庄附近多次对路人持刀抢劫。该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

材料二:以下是榆林市某校针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所做的调查统计表。

从不良行为走向犯罪的主要原因

犯罪时的主要想法

法律意试弱

文化程度低

社区环境不良

不良文化影响

一时冲动

不知道是犯罪

为了钱财

为了朋友

76%

30%

29%

22%

65%

46%

42%

39%

(1)张某对路人持刀抢劫行为属于哪一种性质的行为?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
(2)结合材料,说说张某的经历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3)预防违法犯罪,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
(4)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结合以上两则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请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家庭:

学校:

社会:

四、简答题(共1小题)

1、某班召开了一次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护能力”为主题的班会,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

(惊险一刻)中学生小明和小亮正骑着自行车一起云学校。突然,一辆轿车为躲避前方来车拐进自行车道,将小明碰倒在地。轿车司机下车查看后发现被碰倒的是一名学生,便驾车飞奔逃走。

(明辨是非)在等待的时候,针对这一事故,路人议论开了。

甲:被车撞了,司机又跑了,就自认倒霉吧。

乙:如果能够找到肇事司机,就把他的车给砸了。

丙:交警找到肇事司机后,应依法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知法用法)经诊断,碰撞造成小明小臂骨折。交警通过查看监控视频,找到了肇事司机。肇事司机私下找到小明的家人,提出和解。小明的家人同意由交警调解,双方协商解决。但在赔偿金额方面双方产生分歧,小明及家人在律师的帮助下,将肇事司机告到法院。最终,肇事司机按法院判决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1)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你认为小亮应该怎么做?
(2)请你对以上路人的看法分别进行辨析。
(3)小明及家人运用了哪些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第七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