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西省吉安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年级:高三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υ﹣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M,P,N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2m和m,M,N,P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对P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欲使P从M和N中拉出来,则F必须大于( )




宇宙中,两颗靠得比较近的恒星,只受到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互相绕转,称之为双星系统,设某双星系统绕其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若AO<OB,则( )
如图所示,在2010年2月温哥华冬奥会自由式滑雪比赛中,我国某一运动员从弧形雪坡上沿水平方向飞出后,又落回到斜面雪坡上,如图所示,若斜面雪坡的倾角为θ,飞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0 , 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飞出后在空中的姿势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则( )


如图所示,一根连有弹簧的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两端各有一杂技演员(可视为质点).大人A站在地面上,质量为70kg,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5,A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少年B的质量为25kg,从图示的位置由静止开始向下摆动,运动过程中绳始终处于伸直状态,初始时绳子没有张力.当少年B摆至最低点时,速度为4m/s,摆动半径为2m,则少年B从开始到摆到左边最高的过程中(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M的物体A,B静止在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上,A与B不粘连.现对物体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使A,B一起上升,若以两物体静止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两物体的加速度随位移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二、实验题(共2小题)
如图1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测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物块放在长木板上,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物块的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前面有轻小动滑轮,沙桶和弹簧秤通过绕在滑轮上的细绳相连.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开始实验时,在沙桶中放入适量细沙,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板上面空间的细绳均水平,不计滑轮的摩擦)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该装置由斜面和很短一段水平部分组成,固定并调整斜槽,使它的末端O点的切线水平,在水平地面上依次铺放好木板、白纸、复写纸.将小球从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并根据落点位置测量出小球平抛的水平位移x.
改变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位置,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高度H(h为单位长度) | h | 2h | 3h | 4h | 5h | 6h | 7h | 8h | 9h |
水平位移 x/cm | 5.5 | 9.1 | 11.7 | 14.2 | 15.9 | 17.6 | 19.0 | 20.6 | 21.7 |
①已知斜槽倾角为θ,小球与斜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槽底端离地的高度为y.小球从斜槽上滑下的过程中,动能定理若成立应满足的关系式是(利用给定和测得的物理量)
②以H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如图乙所示.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
三、计算题(共4小题)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一“”滑杆上,小球与滑杆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BC段为半径为R的半圆,静止于A处的小球在大小为F=mg,方向与水平面成37°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杆运动,到达B点时立刻撤去F,小球沿圆弧向上冲并越过C点后落在D点(图中未画出),已知D点到B点的距离为R,且AB的距离为s=10R (sin37°=0.60,cos37°=0.80)试求:

一宇航员乘坐自动航天飞行器到达一类似地球的星球表面进行科学考察,科考任务结束后,他将星球的自转周期为18小时、同一物块在星球两极时的重力为在星球赤道时重力的 倍的两个数据星球输入飞行器的航程自动仪中.飞行器自动生成运行轨道,并按此轨道由星球表面P点返回到同步轨道.其中P点和Q点为切点.请问飞行器从椭圆轨道上的P点到Q点需要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