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广雅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模拟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46小题)
1、下列海峡中,既是两大洲分界线,又是两大洋分界线的是( )
A . 白令海峡
B . 马六甲海峡
C . 土耳其海峡
D . 霍尔木兹海峡
2、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和最小的大洋分别是( )
A . 非洲和印度洋
B . 亚洲和印度洋
C . 亚洲和北冰洋
D . 北美洲和北冰洋
3、下列所列的四个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
A .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
B .
C . 五十万分之一
D . 1:1000000

4、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亚欧大陆,他们之间以山脉、河流、海峡和湖泊为界.下列事物中不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的是( )
A . 乌拉尔山脉
B . 里海
C . 尼罗河
D . 土耳其海峡
5、有关地球仪上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B .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 .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D . 所有纬线的长度都相等
6、实际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
A . 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B . 0°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C . 西经20°和东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D . 东经20°和西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7、读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了( )
A .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B .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大西洋
C .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 .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太平洋
8、某日天气预报:“目前,台风中心已经移至15°S、135°E的位置…”,此时台风中心在图中相应的位置是( )
A . A点
B . B点
C . C点
D . D点
9、当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应该选择( )
A . 世界交通图
B . 世界政区图
C . 中国地形图
D . 该城市旅游交通地图
10、图中,按①、②、③的数字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 .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 .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 .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11、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正圆形
B . 椭圆形
C . 正球体
D . 不规则的球体
12、现象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有( )
①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②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③月食现象
④日、月都是天空东方升起,西方下落.
A . ①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13、假设你沿赤道步行绕地球一周,若每天走20千米,需要( )
A . 20天
B . 200天
C . 2000天
D . 1天
14、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周围是( )
A . 北方
B . 东方
C . 南方
D . 西方
15、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A . 本初子午线
B . 北回归线
C . 赤道
D . 南回归线
16、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 . 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C . 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
D . 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17、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由于( )
A . 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B . 地球自东向西公转
C .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 . 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18、下列事实中,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 . 北京某单位的小李清晨起床,观看欧洲足球赛的现场直播节目
B . 一年中,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有季节变化
C . 冬季昼短夜长,夏季昼长夜短
D . 山麓气温比山顶地带高
19、用同样大小的纸画世界政区、中国政区,石家庄地形、河北地形,则比例尺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 . 石家庄地形、中国政区
B . 世界政区、河北地形
C . 石家庄地形、河北地形
D . 石家庄地形、世界政区
20、一年四季中,福州白昼时间最长出现在( )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冬
D . 冬季
21、下列各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A . 10°N、165°E
B . 50°S、10°W
C . 40°S、165°E
D . 30°N、10°W
22、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正确的地理现象是( )
A . 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已是冬季
B . 我国的河流已结冰
C . 南极有极昼现象
D . 哈尔滨的白昼比广州短
23、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 )
A . 有无太阳的直射与极昼、极夜现象
B . 有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C . 气温的高低
D . 有无昼夜的更替现象
24、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某班学生计划分成四个登山活动小组,目标是图中等高线所示的山峰,沿图中的①②③④虚线方向进行攀登.其中一组想沿坡度较陡的山谷攀登,其路线是( ) (1)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此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 ) (2)
A . 100米
B . 200米
C . 300米
D . 400米
25、本初子午线是指( )
A . 0度经线
B . 180度经线
C . 赤道
D . 北回归线
26、2005年世界一些地区爆发了严重的禽流感,我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御对策:疫情发生地3千米内家禽全部扑杀;3﹣5千米内强制免疫,10千米内活禽市场必须关闭.读我国某乡镇禽流感疫情分布图,(图中扑杀区半径的图上距离大约为1厘米),回答下面小题.
(1)该分布图的比例尺是( ) (1)
A . 1:100000
B . 1:200000
C . 1:300000
D . 1:600000
(2)图中数码代表的村落中,必须强制免疫的是( ) (2)
A . ①③⑤
B . ③⑤
C . ③④⑤
D . ②③
27、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A .
B .
C .
D .




28、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洲是( )
A . 亚洲、欧洲
B . 北美洲、南美洲
C . 欧洲、非洲
D . 非洲、大洋洲
29、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面积的百分比是( )
A . 21%
B . 71%
C . 29%
D . 79%
30、关于地球上海陆面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 . 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 . 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
D . 东西半球陆地面积等于海洋面积
31、关于各洲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地中海和土耳其海峡
B .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C . 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大高加索山脉
D .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32、世界上海洋与陆地的比例大约是( )
A . 各占一半
B .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C . 三分之二是陆地
D . 七分之一是海洋
33、世界四大洋中,其范围只分布在东半球的是( )
A . 北冰洋
B . 大西洋
C . 印度洋
D . 太平洋
34、一艘大型油轮由于受到风浪的袭击,在如图中某大洋A点附近海域遭遇险情,而此时,距离遇险船只最近的位于这个海域的B点位置的一艘轮船立即赶去救援.图中A点和B点可能位于( )
A . 大西洋中
B . 太平洋中
C . 印度洋中
D . 北冰洋中
35、主体部分同时位于北温带、西半球的大洲是( )
A . 亚洲
B . 欧洲
C . 北美洲
D . 南美洲
36、地球上面积最小的大洋是( )
A . 太平洋
B . 北冰洋
C . 大西洋
D . 印度洋
37、某科考飞机,从亚洲出发,沿赤道往西飞行环绕地球一周,所飞经的大洲依次是( )
A . 亚洲 非洲 南美洲 大洋洲
B . 亚洲 大洋洲 南美洲 非洲
C . 亚洲 北美洲 非洲 欧洲
D . 亚洲 非洲 欧洲 南美洲
38、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这有利于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在楼房里遇到地震,应该如何避震( )
A . 跳楼
B . 躲在窗下
C . 乘电梯下楼
D . 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下、桌下
39、喜马拉雅山是由( )
A .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B .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C .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而成
D . 太平洋板块与非洲块挤压而成
40、读图,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
A . 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B . 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 . 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D . 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41、“沧海桑田”说明的地理知识是( )
A . 地球上只有茫茫大海和农田
B . 茫茫大海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也有可能成为陆地
C . 大海也是农田
D . 大海可以被人类劳动改造成良田
42、2009年4月6日凌晨,意大利中部城市阿奎拉发生里氏6.3级地震.读图知该次地震是哪两个板块挤压碰撞引起的( )
A .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 .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
C .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 .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
43、科学考察发现,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下面竟然埋藏着丰富的煤炭,对这一事实成因的解释,合理的是( )
A . 气候变暖
B . 大陆漂移
C . 人类活动
D . 植被迁移
44、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B . 大洋①将缩小,大洋②将扩大
C . 地球表面以海洋为主,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D .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45、读图,下列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 )
A . 南极洲板块
B . 印度洋板块
C . 太平洋板块
D . 非洲板块
46、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
A .
B .
C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