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上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课一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为保护故宫等文物古迹应( )
A . 保持原貌,任其破旧
B . 限制每天的门票销售数量
C . 闲置文物,无需管理
D . 异地重建,促进旅游发展现代北京与明清时期相同的城市
2、
摩洛哥“Beidane”帐篷(如图),这些帐篷通常是由松散编织的羊毛制成,白天的热量可以散发出去,同时将恶劣的沙漠日光变成舒适的微光。当下雨时,这些松散的天然纤维会膨胀,足以应对当地罕见的降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Beidane”帐篷很好的适应了( ) (1)
A . 热带雨林气候
B .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 热带沙漠气候
D . 高原山地气候
(2)“Beidane”帐篷较为集中分布地区的聚落类型及主要农业类型是( ) (2)
A . 城市聚落种植业
B . 乡村聚落种植业
C . 城市聚落畜牧业
D . 乡村聚落畜牧业
3、读下面聚落景观图片,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 ) (1)
A . 城市,这里人口密集
B . 乡村,这里有河流
C . 城市,这里建筑物高大密集
D . 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2)该聚落地处( ) (2)
A . 雪峰连绵的高原
B . 地表崎岖的山区
C . 干旱缺水的荒漠
D . 一望无际的平原
4、土掌房主要分布在我国滇中和滇东南干旱少雨的高山和河谷地带,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
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多为平房,不开窗或二层 开小窗,屋内设有火塘。全村房屋墙连墙,下一家的屋顶即为上一家的场院,层层而上,直达山顶。堪称民居建
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如图是土掌房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土掌房反映了当地气温特点是( ) (1)
A . 终年高温
B . 冬冷夏热
C . 终年寒冷
D . 终年温和
(2)土掌房以土石为建筑材料的主要原因是( ) (2)
A . 工程量小
B . 降低成本
C . 就地取材
D . 便于翻新
(3)土掌房墙连墙,下一家的屋顶即为上一家的场院的主要目的是( ) (3)
A . 节约土地
B . 便于出行
C . 加强联系
D . 为了美观
5、“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由19世纪传入我国广东等华南地区。其主要功能之一是挡避风雨侵袭、炎阳照射,营造凉爽环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我国骑楼挡避风雨侵袭、炎阳照射,营造凉爽环境的功能突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 (1)
A . 夏季高温多雨
B . 夏季高温干燥
C . 终年高温干燥
D . 终年高温多雨
(2)目前,广东对具有一定历史的骑楼加以保护,其主要目的是( ) (2)
A . 便于海外华侨回乡探亲
B . 保护当地特色的建筑文化
C . 节省当地的土地资源
D . 缓解当地住房紧张问题
6、非洲典型传统民居对应的图片是( )
A .
B .
C .
D .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根据下图及文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环境对图中传统民居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图甲中帐篷样式的传统民居有利于避暑
B . 图乙中土楼这种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闽西南一带的山区,有圆楼、方楼、五角楼等多种形状
C . 图丙中的窑洞位于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D . 图丁中的四合院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
(2)福建土楼“申遗”成功,有利于促进当地( ) (2)
A . 种植业的发展
B . 工业的发展
C . 旅游业的发展
D . 畜牧业的发展
8、 从空中俯瞰我国某地,可以看到这样的聚落:屋前开院坝,屋后种林竹,河渠绕田地。如图示意该地聚落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聚落景观反映的是( )
①乡村聚落 ②城市聚落 ③农业生产 ④工业生产
(1)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关于该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地形崎岖
B . 气候干旱
C . 土壤贫瘠
D . 水源充足
9、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如一些特色民居往往与当地的气候关系密切。下图为北欧某地的民居,该民居多用松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屋顶坡度大。据此,完成下题。
北欧民居的建筑特色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 . 湿润多雪
B . 低温少雨
C . 高温多雨
D . 寒冷干燥
10、 1997年12月,云南省丽江古城和山西省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过度的商业化使古城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风貌。图为两座古城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两座古城均( ) (1)
A . 依山而建
B . 为自然旅游资源
C . 位于北方地区
D . 为人文旅游资源
(2)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迁出所有居民,整体规划景区②调整与整体风貌不协调的商铺
③保护和修缮古城,保留原有风貌④禁止发展旅游,保护古城环境
(2)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11、撒哈拉以南非洲典型的民居具有阴凉通风,遮阳避雨的特点,下列图片符合的是( )
A .
B .
C .
D .




12、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之一,一般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已成为当地重要旅游特色景观。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作为旅游资源的吊脚楼,它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 )
A . 遮风挡雨
B . 美观大方
C . 登高望远
D . 通风防潮
(2)能反映吊脚楼所在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 (2)
A . 干湿两季分明且寒冷
B . 终年炎热干燥
C . 潮湿多雨且炎热
D . 终年寒冷潮湿
13、碉房是藏族传统民居,大多依山坡而建,背风向阳,墙壁用石头垒砌,墙体厚,窗口很小。读青海省碉房景观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传统碉房墙体厚、窗口小的主要目的是( ) (1)
A . 阻挡沙暴
B . 稳固墙体
C . 防风避寒
D . 防止雨水
(2)影响图示碉房分布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2)
A . 水源
B . 气温
C . 降水
D . 地形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下图是某沿海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图中有A、B、C三个聚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A聚落所在地的海拔在米以下,A、B、C三聚落中,所在地形最平坦开阔的是聚落,位于河谷地带的是聚落。
(2)甲、乙两条河流,水容易被污染的可能是河;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海洋的是河。
(3)A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4)与A聚落相比,C聚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5)B聚落规模最小的原因是
(6)三地中聚落规模最大的是
2、读下面聚落图和民居图,回答问题。
(1)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上面甲图表示聚落,乙图表示聚落。
(2)甲图和乙图在景观上的不同有。
(3)根据丙图所示的民居建筑外貌分析,当地气候特点是,说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