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分类检测题(二十四)北方地区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8亿吨,已连续5年超过6亿吨。下图为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以推断东北三省(    )

①粮食商品率高    ②粮食亩产量高    ③粮食质量好    ④粮食总产量大

(1)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2)东北三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 (2)
A . 气候雨热同期,作物生长期长 B .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 . 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阔 D . 农业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3)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开垦湿地和草原,增加粮食产量

②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③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品种

④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3)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地年平均气温曲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1)
A . 地形 B . 冬季风 C . 纬度位置 D . 海陆位置
(2)东北地区沼泽地广布的原因有(   )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②地下有冻土层,不利下渗   ③河流结冰期长  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⑤黑土广布

(2)
A . ①③④ B . ②④⑤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⑤
3、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1)
A . 地广人稀 B . 人多地少 C . 交通便捷 D . 开发历史悠久
(2)该区域水稻种植北界不断北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2)
A . 夏季高温多雨 B . 全球气候变暖 C . 黑土地肥沃 D . 地势平坦
(3)大规模农垦引发该区域沼泽面积锐减、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下列对于该区域开发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3)
A . 已开垦的耕地全部退还沼泽 B . 继续开荒,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 . 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D .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4、   2017年雄安新区正式成立,新区定位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通过聚集科研院所和发展高新产业,建成中国的“硅谷”。2019年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如图示意雄安新区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北京迁往雄安新区的单位或机构,可能是(  ) (1)
A . 中央电视台 B . 人工智能研发公司 C . 某国大使馆 D . 中国铁路总公司
(2)“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体现了北京是我国的(  ) (2)
A . 政治中心 B . 经济中心 C . 文化中心 D . 对外交流中心
5、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在改善本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本区经济是一个重大课题。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有(  )

①减少土壤肥力

②淤塞河道

③破坏农田

④生态环境恶化

(1)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2)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势有(  )

①自然资源丰富

②名胜古迹众多

③工业基础雄厚

④国家政策、资金扶持

(2)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6、    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将由北京与张家口联合举办。目前,北京是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结合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宣传语,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北京的描述,正确的是(   ) (1)
A . 有100多个外国大使馆,体现了北京的政治职能 B . 位于华北平原南侧,与河北、天津相邻 C . 水资源匮乏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D . 中国最大的海、陆、空交通枢纽
(2)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奥会的优势有(   ) (2)
A . 张家口地形以山地为主,适合开展冰上运动 B . 北京积雪时间长,适合开展滑雪运动 C . 北京场馆众多,基础设施完善 D . 张家口交通便利,服务水平高
7、    2019年10月17日,“2019行走黄河——人民日报大型融媒体报道”在黄河源头正式启动。采访组一路向东,开启为期一个多月的“黄河之行”,看发展、写变化、展成就。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采访组在“行走黄河”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在媒体报道中的是(   ) (1)
A . 黄河中游冬春季节易发生凌汛灾害 B . 桃花峪至利津段水流平稳,航运发达 C . 黄河下游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 D . 宁夏平原通过引黄灌溉发展种植业
(2)据采访组报道,黄土高原上甲地区某县依靠“红色苹果、绿色生态、黄色瀑布”,三措并举发展特色经济,已脱贫致富走上小康路。下列发展措施中,遵循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2)
A . 土地全部退耕,发展苹果种植 B . 陡坡发展粮食种植,防治水土流失 C . 修建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 D . 利用黄色瀑布发展淡水渔业
8、《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对北京城市发展进行了定位。目前,北京正在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
A . 加强城区水源地生态建设,扩大绿地面积 B . 保护故宫、颐和园、平遥古城等名胜古迹 C . 拆除设施落后的四合院,兴建高楼大厦 D . 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点发展钢铁工业
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两个迥然不同的发展阶段。下图示意三江平原的变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由“北大荒到北大仓”,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 (1)
A . 水资源不足 B . 森林资源不足 C . 粮食不足 D . 矿产资源不足
(2)“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 (2)
A . 草地改良 B . 封沙禁牧 C . 坡耕地改梯田 D . 退耕还湿
10、东北三省山环水绕,物产丰富,地域特色鲜明。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②热量充足,河湖众多

③本地消费市场广大

④气候雨热同期

⑤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1)
A . ①②④ B . ①④⑤ C . ②③⑤ D . ③④⑤
(2)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遭遇瓶颈,经济增长缓慢。下列解决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2)
A . 积极发展旅游业 B . 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C . 不断提高工业技术水平 D . 开发使用新能源
11、“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是维持社会秩序安然、居民生活幸福的基石。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如图为2019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甲地区成为我国最大高余粮地区的原因有(  )

①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②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③终年高温多雨,热量充足

④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

(1)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2)乙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高缺粮地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 (2)
A . 人口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B . 技术落后,粮食单产较低      C . 平原面积小,水热条件差      D . 经济作物为主,粮食播种面积小
12、读东北三省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有(   ) (1)
A . 地势起伏大,不利于耕作 B . 平原面积小,耕地不足 C . 夏季短促,作物一年一熟 D . 生产落后,机械化程度低
(2)关于振兴东北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大力开发森林资源,促进木材贸易 B . 将采矿业作为支柱产业 C . 发挥资源优势,引进高耗能高耗材产业 D .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高附加值产业
13、京哈高速铁路由北京至沈阳段、沈阳至哈尔滨段组成。2021年1月22日,京哈高铁京沈段全线开通,辽宁省又增加了一条进京快速通道,为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下图是京哈高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乘坐由哈尔滨西到沈阳北的高铁列车,可以(   ) (1)
A . 跨过黑龙江两岸,感受白山黑水的美丽 B . 穿越大兴安岭,感受从森林到草原的渐变 C . 经过东北平原,欣赏沃野千里的风光 D . 经过渤海海滨,感受大海的波澜壮阔
(2)京哈高铁京沈线的开通(   ) (2)
A . 连接沈阳与大连,促进内陆与沿海的联系 B . 满足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人们出行的需求 C . 密切长江三角洲与辽中南工业基地之间的联系 D .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东北振兴战略实施

二、综合题(共6小题)

1、读东北三省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三省略图、长春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材料二:东北三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目前面临着资源日趋枯竭、产业结构单一、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问题。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后继乏力,滞后于我国其他许多地区。所以,振兴东北工业、发展东北经济是我国的一个重大课题。

(1)图中,       (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简述东北三省发展粮食生产的不利和有利自然条件。
(3)图中信息反映出阴影部分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      
(4)请参考材料二,谈谈你对“振兴东北工业、发展东北经济”的建议。
2、根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山脉a是      ,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举例说明这条分界线的地理意义。      
(2)东北三省属于北方地区,但是自然环境独具特色。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请解释原因。 
(3)北方地区内部自然环境存在明显差异。结合图,比较济南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4)图中A、B为两幅农业景观图,造成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5)图中阴影部分为黄土高原,简述黄士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6000多年前渭河平原就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延安宝塔山都是令人向往的研学基地。黄土高原的各学校地理研学小组,开展的地理研学活动主题多样,既有生态环境方向的,又有历史文化方向的。

前期设计地理研学主题

(1)自然方向围绕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人文方向(图示研学路线①②)分别围绕            主题展开。

实验指明资料搜集方向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研学小组发现:长城以南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地貌形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他们做了如下4组实验,模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获得了各组实验数据,其中B组的实验数据(降水量相同)如表:

植被覆盖率(%)

径流量(mm/30分钟)

产沙总量(g)

100

9.77

0.85

70

27.31

4.34

40

41.91

57.29

0

50.83

123.07

得出结论:

植被是通过减少      来实现减沙的。

为了印证实验结果,研学小组需要搜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地形坡度、            等资料。

实践见证水土保持成效

(3)经现场考察,“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研学小组发现黄土高原水土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他们展示了绘制的当地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拍摄的两幅梯田图片。内环式梯田是把支离破碎的土地封闭成凹地,降雨时形成微型湖泊,泥沙也随雨水淤积,久而久之黄土高原也将趋于平缓。

得出结论:

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显示,在坡地不同部位采取了            和A处(坡脚)建拦土坝的治理措施。沟谷也建拦土坝,其作用是      

从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看,内环式梯田的优势是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位于我国高原,该高原地表沟壑纵横。
(2)北京所处的经纬度为(),气候特征是:
(3)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但纬度偏高,农业生产的热量差,农作物只能(作物熟制)。 
(4)某日,京城再次遭遇昏黄的雾霾天。空气中的污染物得不到及时扩散,浓度迅速上升,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已达六级严重污染。市环保监测中心发出提醒:所有市民减少户外运动。雾霾天气是空气质量恶化造成的,试说出一项产生大气污染的原因:,相应的有效治理措施是。 
5、读我国东北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两个在图示区域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名称
(2)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部为大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平原。
(3)东北三省依托煤、铁、石油等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工业,形成了我国最大的(选填“重”或“轻”)工业基地。
(4)地形影响降水的分布,一般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我国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据此判断图中长白山地两侧年降水量较多的是(选填“A”或“B”)。
6、北方是我们的家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方地区平原广阔,耕地集中连片,由于降水偏少,耕地多为(填耕地类型)。这里的气候类型以为主,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A地区气候冷湿,发育了肥沃的色土壤,气温条件造成农作物熟制是
(3)①是山脉,该山脉以东的B地区淡水资源不足,国家通过工程将长江水引入该地区。
(4)C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堆积区,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汇入黄河;在黄河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黄河成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分类检测题(二十四)北方地区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