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浙江永嘉岩头镇中学初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

A . 引进西方的技术 B . 学习西方的文化 C . 学习西方的制度 D . 效法西方的教育
2、观察中国历史纪年表,下列哪些朝代是结束分裂实现大一统。(   )


A . 东汉西晋 B . 西晋隋朝 C . 东汉隋朝 D . 隋朝唐朝
3、

下图这一历史史实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中的哪一思想的实现?(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生主义 D . 民主主义
4、要想参观辛亥革命遗址,最理想的去处是(   )

A . 武昌、南京   B . 天津、北京   C . 延安、遵义  D . 上海、广州
5、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在一战爆发后没有参加德奥集团,反而参加了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A . 原因 B . 特征 C . 性质 D . 结果
6、《全球通史》:“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时期之一”,是因该时期(    )

①军阀割据混战

②人民生活困苦

③社会秩序混乱

④人民思想解放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7、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采取的措施有(   )

①将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

②改组内阁

③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

④开展护国运动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8、“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 . 陈独秀 B . 李大钊 C . 胡适 D . 鲁迅
9、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对峙时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0、下图是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洋务运动的开展 B . 戊戌变法的推动 C .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1、《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中说道,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发展态势的是(   )

A . 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B .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C .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 .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2、2014年3月10日据日本新闻网报道,人们在阿尔卑斯山的溶冰中发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约80名士兵的遗体。大约过了1个世纪,掩埋在冰雪中的士兵方才重见天日。下列关于一战正确的有(   )

①起止时间为1914—1918年   ②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为正义方  ③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凡尔登战役  ④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13、2014年8月16至28日,被称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南京也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以下关于南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所在地   ②辛亥革命首先起义的城市  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地  ④首先被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14、阅古籍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都是中国近代发行的报刊,如果你要查阅孙中山关于对同盟会纲领最准确的阐述,你应去借阅的是(   )


A . B . C . D .
15、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四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   )


A . 都受到清政府重用 B . 都重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 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 . 都为中国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16、小明的爷爷今年(2016年)恰好满九十大寿,即1926年出生,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

A . 民国十三年 B . 民国十四年 C . 民国十五年 D . 民国十六年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英德法美工业产量、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排名表

项目

工业产量所占位置排名

3

2

4

1

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排名

1

4

2

5

材料二:

“一战”相关数据统计表

持续时间

参战国数

战争范围

卷入人口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4年

30多个

14个国家

约15亿

3000多万

3000多亿美元

材料三:

“一战”时,飞机、坦克、毒气弹、远程大炮等先进武器均运用于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材料四:列宁曾说“靠《凡尔赛条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

(2)“一战”中首次使用的大量新式武器与哪次工业革命有密切关系?综合材料二、三,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列宁所说的体系指什么?如何评价该体系?

2、【拨云现日除旧革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当时人的心目中,与“皇帝倒了”相提并论的是“辫子割了”……鲁迅先生曾不止一次地说过,他感谢辛亥革命,就是因为从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辫子比皇帝更直接地使每个普通老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2132年的历史开始于什么事件?2132年后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又是什么?

(2)材料一中“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句号”,请从材料二中找出与此含义相近的内容。

(3)试从政治和思想两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3、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中外历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切进步和发展都必须从思想观念的变革开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愚昧的运动,……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材料二: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2)受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在18世纪的欧美、20世纪的中国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请举例说明。

(3)材料二中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是指什么运动?它兴起的标志和旗帜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外两次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

4、【镜头一•欧洲】100年前,欧洲的第一次分裂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生灵涂炭,文明衰退。但它却给中国创造了第一次成为战胜国的喜悦……1919年,到了巴黎和会,中国却被一瓢凉水浇下来。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啊!……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出现在签字现场。——改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镜头二•中国】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完成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同时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镜头三•中国】:见下图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镜头一中的“100年前欧洲的第一次分裂”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出现在签字现场”,主要是迫于镜头二中哪一事件的影响?

(3)说说对该事件成为“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理解?

(4)右图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及该事件对中国社会有何意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届浙江永嘉岩头镇中学初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