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25分)(共24小题)
①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权威
②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动宪法实施
③有利于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
④有助于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①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表达
③展现了中华文化穿越时空焕发出的现代活力
④表明中华文化只有加强媒体传播才有价值
①如此“挖湖造景”侵占耕地,破坏生态,将祸及子孙
②打造人文景观,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③发展经济必然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
④要建设生态文明,“挖湖揸景”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生态保护红线
①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②强化监督力度,处罚乱放垃圾的行为
③从自身做起,让垃圾分类成为自觉行动 ④宣传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
①国家对民族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扶持
②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③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①有利于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②是维护“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
③符合国家整体利益和香港同胞的根本福祉
④可有效防范外部势力进行分裂、颠覆、破坏活动
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④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增强风险意识 ②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
③运用自身智慧,将挑战转化为发展动力和契机 ④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①有利于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②秉持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有助于理解包容多样文化
③便于增进了解,促进民心相通
④表明各国已经消除了文化差异
①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 ②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推动经济由高质量发展转向高速发展 ③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
①在服务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付出劳动就能获得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发扬劳模精神,不懈奋斗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5分)(共3小题)
润德—彰显人性光辉
回首过往,无数的英雄逆行而上,无数的身影坚守奉献,无数的凡人温暖你我,他们的精神照亮我们砥砺前行的漫漫征途。
“最美孝心少年”黄诗桓,在父亲援鄂抗疫期间,一边认真读书,一边主动担负起照顾家庭的重担;“时代楷模”黄文秀,扎根脱贫攻坚笫一线,用青春的生命诠释责任与担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一生浸在稻田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们以凡人之躯,矗立起非凡的精神标杆。
2021年2月,在全国第六届社会治理创新评选中,威海市被评为“2020法治政府建设优秀城市”,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为探寻“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法治密码,某校九年级学生将课堂延展到社会,开展社会调查。
【良法善治】
【文明相伴】
在探寻过程中,同学们也发现了诸如随地吐痰、翻越栏杆、遛狗不牵绳、噪音扰民等道德失范行为。文明,既浸润于道德的灌溉,也植根于法治的土壤。对于道德失范行为,不能止于社会舆论的道德谴责,而应诉诸法律的约束,使道德规范真正“硬起来”。
百年风华 |
||
峥嵘岁月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消除导致贫困的制度性因素,促进农民增收。积极顺应全球化潮流,为广大农村劳动力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拓宽了增收渠道……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
守望初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践行对人民的承诺。 到2020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
笃行致远 陈望道废寝忘食翻译《共产党宣言》,以至于蘸着墨汁吃粽子,直说味道很甜;长征途中,红军战士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脱贫攻坚战中,年轻扶贫干部哪里需要,就战斗在哪里……新长征路上,我们无需人人争做战场上的英雄,但需要更多青年拥有红色文化所传承的情怀担当,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 |
时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某校九年级学生通过参观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追忆红色足迹,寻根铸魂,怀赤子之心,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以下是他们实践活动展板的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