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试卷(2)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诚信需要你我参与。下列属于践行诚信的有(   )

①小芳按照约定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②小亮对好友承诺考试时给他传递答案

③小林在成长档案中如实填写自我评定     ④某企业撤回质量不合格产品重新包装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由此可见(   )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程度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③文明有礼利于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

④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3、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下列最能符合这一意思的是(   )
A . 天网恢恢,疏前不漏 B . 罪孽本自微未始,陷身囹圄悔方退 C .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借取少年时 D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然未报,时间没到
4、劳动体验和研学旅行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到社会的大课堂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炼意志。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①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③我们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5、下列法律中,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最有力武器是(    )
A . 婚姻法 B . 刑法 C . 交通法 D . 教育法
6、小李是某中学八年级的学生,去年以来经常逃课,迷恋网吧,常常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结果受到刑罚处罚。这案例说明(   )

①只有犯罪才有社会危害性

②靠教育不能减少违法

③青少年要依法律已

④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A . ②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7、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关注社会、谈论一些社会话题。下列做法能正确体现感受社会生活的是(   )

①社会中的一些假恶丑的现象,让我们对社会失去了信心

②义务献血、爱心捐赠等社会公益活动温暖了人心

③参观科技馆,丰富的科技展品开阔自己的眼界

④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积极融入社会生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8、下侧漫画反映了(   )

A . 网络成为公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的唯一渠道 B . 网络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C . 网络反腐逐渐成为廉政建设的利器 D . 在网络上,人们享有言论自由
9、某市开展“争做好网民”活动,引导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养成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习惯,动员更多网民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贡献正能量,发出争做好网民的网上最强音。在网上传播正能最,需要我们(   )

①学会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②遵守道德和法律,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③严格执法,打击违法犯罪,净化网络环境  

④弘扬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10、大家在一起的交往和生活,就需要对生活各个方面的各种各样的规则,共同认可,共同遵守。这是因为(   )

①社会规则都是有强制性措施作为保障的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③社会规则使人们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④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1、尊重就在我们身边。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马路上,不乱丢弃纸屑、垃圾,这是对环卫人员的辛勤劳动成果的尊重;能够经常发现周围人的闪光点而不是老盯着别人的缺点,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尊重具有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表现在(   )

①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②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

③受到他人尊重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等

④尊重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治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12、在日常生活中,中学生应该注意培养文明礼貌的习惯。本学期以来,某中学开展了“说 文明话,做文明事,展我青春风采”主题教育月活动。你认为下列交往方式中可取的有 (   )

①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     ②谈吐温文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③只说赞美的话,不说别人不愿听的话     ④懂得倾听,以谦逊态度与人交谈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3、2019年8月15日,香港多份报纸的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来自香港市民的联署声明,并发起网上签名运动。联署声明强烈呼吁广大香港市民声援:“坚决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和警队严正执法,制止一切违法、欺凌、破坏及暴乱行为。”发起联署声明的市民希望通过该方式凝聚市民力量,反对暴力行为,齐心捍卫社会秩序。这是因为( )

①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是自由的保障

②社会秩序能消除混乱,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③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安居乐业的保障

④暴力行为破坏规则,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4、2020年11月1日零时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掌握人口的基本情况,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这是因为(   )

①社会是个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③每个人的活动都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需要为个人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A . ③④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②④
15、《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中指出:“不学礼,无以立。”汉代扬雄的《法言·问道》中提出“人而无礼,焉以为德”。这说明文明有礼( )
A . 体现尊重谦让品质 B . 体现国家形象尊严 C . 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D . 是立身处世的前提
16、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某校团委于2021年3月集中开展“青春建功新时代 志愿服务暖珠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此类活动(   )

①有利于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物质帮助

④没有实质意义,只是一场作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7、网络直播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及互动的平台,在诸多领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网络直播也泥沙俱下、乱象丛生。对此我们应该(   )

①根据自己的兴趣传播网络信息

②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保护好隐私

③学会信息节食,拒绝使用网络

④理性参与,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8、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下列行为与社会秩序对应错误的是(   )

①人们在机场排队进行安全检查——公共场所秩序

②机床工人按操作规程工作——生产秩序

③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交通秩序

④人们在商场、车站保持安静——社会管理秩序

A . ③④ B . ①② C . ①④ D . ②③
19、乘坐高铁,偶有霸座、占座的现象。《广东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旅客应当按照车票载明的座位乘车,不得强占他人座位。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②违反规则的行为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③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要受到规则约束

④遵守规则只是遵守法律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④
20、游客李某故意刻画长城墙砖,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相关规定,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并处罚款。李某的行为是(   )
A . 民事违法行为,受到了行政制裁 B . 行政违法行为,受到了行政制裁 C . 一般违法行为,承担了民事责任 D . 民事违法行为,承担了民事责任

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

1、走进社会生活

【图片赏析】下面是小阳同学记录的生活中的一组图片,请你赏析。

参加义务清扫

看望独居老人

参加夏令营

【走近网络】互联网是人类迄今所拥有的容量最大、传播速度最快的信息中心,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平台。现在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创新创业、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便捷的网络购物已成为现代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情境探究】小谨同学热爱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点滴。下面是他记录的同学生活中的两个情境,请你阅读。

(1)上面的三幅图片体现了一种什么行为?
(2)青少年养成这种行为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网络给公民和社会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4)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情境进行探究。

情境一:一个微信好友发来了“红包”,打开后是一个链接,要我输入相关个人信息才能领取红包,我觉得这是一个诈骗信息,就把它删除了。

①小谨的做法:

②理由:

情境二:国庆期间,我趁爸妈不在家,便和同学“组团”玩了好几个小时的网络游戏。哎,时间就这样被我浪费了,当天的作业也没有写完。

①小谨的做法:

②理由:

2、争做守法公民

【探析资料】某市发生了严重侵犯幼儿园师生生命安全的案件,社会影响恶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犯罪分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校园安全事件发生后,各级部门及学校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为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创造平安的环境。

【原因探究】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益严重。据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专家指出,首先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其次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而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同时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1)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犯罪的基本特征。
(2)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的成因。
(3)上述材料给我们青少年带来哪些警示?(写出两点)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网课学困生是指网络教学中不听话的学生,具体指一上课网速就不好,不开摄像头,一提问就闭麦,上课的时候吃零食、躺被窝,还不时传来游戏声音的同学们。

材料二:受疫情影响,河南洛宁的14岁女孩郭翠珠,因白天晚上都要上网课,家里又没网络,父亲手机流量不够,所以只能来村支部蹭网学习,父亲默默地蹲坐在角落陪伴女儿。村支书说,女孩学习很认真,每天都会来这里学2小时左右。

(1)两个材料折射出网络是把双刃剑,请你谈谈网络的利弊。
(2)结合材料,谈谈学生应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2月17日,教育部网站发布预警,近期有人通过班级微信群等媒介假冒学校教师或班主任身份,以延期开学和组织开展线上教学为由发布诈骗信息,要求学生家长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网上支付方式缴纳各项费用,致使部分家长上当受骗。

针对上述事件,同学们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

(1)你赞同(反对)哪种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2)请为学生和家长避免上当受骗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试卷(2)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