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试卷(2)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①小芳按照约定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②小亮对好友承诺考试时给他传递答案
③小林在成长档案中如实填写自我评定 ④某企业撤回质量不合格产品重新包装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程度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③文明有礼利于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
④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①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③我们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①只有犯罪才有社会危害性
②靠教育不能减少违法
③青少年要依法律已
④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①社会中的一些假恶丑的现象,让我们对社会失去了信心
②义务献血、爱心捐赠等社会公益活动温暖了人心
③参观科技馆,丰富的科技展品开阔自己的眼界
④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积极融入社会生活
①学会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②遵守道德和法律,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③严格执法,打击违法犯罪,净化网络环境
④弘扬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①社会规则都是有强制性措施作为保障的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③社会规则使人们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④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①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②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
③受到他人尊重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等
④尊重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治
①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 ②谈吐温文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③只说赞美的话,不说别人不愿听的话 ④懂得倾听,以谦逊态度与人交谈
①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是自由的保障
②社会秩序能消除混乱,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③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安居乐业的保障
④暴力行为破坏规则,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①社会是个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③每个人的活动都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需要为个人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①有利于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物质帮助
④没有实质意义,只是一场作秀
①根据自己的兴趣传播网络信息
②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保护好隐私
③学会信息节食,拒绝使用网络
④理性参与,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①人们在机场排队进行安全检查——公共场所秩序
②机床工人按操作规程工作——生产秩序
③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交通秩序
④人们在商场、车站保持安静——社会管理秩序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②违反规则的行为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③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要受到规则约束
④遵守规则只是遵守法律
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
【图片赏析】下面是小阳同学记录的生活中的一组图片,请你赏析。
参加义务清扫 |
看望独居老人 |
参加夏令营 |
【走近网络】互联网是人类迄今所拥有的容量最大、传播速度最快的信息中心,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平台。现在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创新创业、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便捷的网络购物已成为现代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情境探究】小谨同学热爱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点滴。下面是他记录的同学生活中的两个情境,请你阅读。
情境一:一个微信好友发来了“红包”,打开后是一个链接,要我输入相关个人信息才能领取红包,我觉得这是一个诈骗信息,就把它删除了。
①小谨的做法:
②理由:
情境二:国庆期间,我趁爸妈不在家,便和同学“组团”玩了好几个小时的网络游戏。哎,时间就这样被我浪费了,当天的作业也没有写完。
①小谨的做法:
②理由:
【探析资料】某市发生了严重侵犯幼儿园师生生命安全的案件,社会影响恶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犯罪分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校园安全事件发生后,各级部门及学校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为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创造平安的环境。
【原因探究】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益严重。据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专家指出,首先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其次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而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同时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材料一:网课学困生是指网络教学中不听话的学生,具体指一上课网速就不好,不开摄像头,一提问就闭麦,上课的时候吃零食、躺被窝,还不时传来游戏声音的同学们。
材料二:受疫情影响,河南洛宁的14岁女孩郭翠珠,因白天晚上都要上网课,家里又没网络,父亲手机流量不够,所以只能来村支部蹭网学习,父亲默默地蹲坐在角落陪伴女儿。村支书说,女孩学习很认真,每天都会来这里学2小时左右。
2020年2月17日,教育部网站发布预警,近期有人通过班级微信群等媒介假冒学校教师或班主任身份,以延期开学和组织开展线上教学为由发布诈骗信息,要求学生家长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网上支付方式缴纳各项费用,致使部分家长上当受骗。
针对上述事件,同学们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