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四课夏商西周的更替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

A . 龟甲或兽骨上 B . 竹简或木牍上 C . 丝帛或麻布上 D . 宣纸上
2、下列有关甲骨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B .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C . 已经发现的甲骨文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 D .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单一,主要用于战争、卜卦
3、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是(    )

A . 火的使用 B . 文字的创造和使用 C . 原始农业的出现 D . 青铜器的铸造
4、我国古代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是哪三种金属的合金(    )

A . 铜、铁、锡 B . 金、银、铜 C . 铜、锡、铅 D . 铁、锡、铅
5、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 B . C . D .
6、“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鼎”有丰富的政治含义,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 . 古代烹煮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B . 立国礼器,身份地位与权力象征 C . 比喻帝王,鼎业代指帝王的大业 D . 象征三方并立、鼎峙或鼎足之势
7、《周礼》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种鼎之齐。”这反映了(  )
A . 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 . 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C .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D . 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8、2017年是我国农历丁酉年(鸡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鸡”字(  )
A . B . C . D .
9、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以文字为主题,集文字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你认为他应该建在(    )
A . 山东曲阜 B . 北京周口店 C . 四川成都 D . 河南安阳
10、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主要是(    )
A . 会意 B . 象形 C . 形声 D . 假借
11、在“提笔忘字”现象越发严重的今天,近年央视开设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我国已知最早的汉字是(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小篆 D . 隶书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

历史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迹。这些遗迹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请结合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右图是殷墟遗址

(1)此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与哪一国王迁都有直接关系?
【文物中的历史】

(2)图A.在出土之初叫“龙骨”,清朝王懿荣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这些图案叫什么?有何历史地位? )
(3)图B.的文物于1938年在湖南宁乡出土,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是哪个朝代的工匠制作的?青铜文明铸造在这个朝代有何重大发展? 
(4)图C.中的文物是什么?它在青铜文明史上有何重要的历史地位?
(5)上述图片都是在同一个朝代出现的,我们的先民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对此你有何感想? 除上述内容外,对这个朝代你还知道哪些内容?(最少写出两项 )

2、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一带,农民翻土时翻出了一些“龙骨”,把其当作中药材卖给了中药铺,1899年,北京的某官员认出了这些“龙骨”上的刻画痕迹竟是千年来谁也未曾见过的文字——古代占卜之后留下的卜辞。
(1)材料中说到的“北京的某官员”指的是谁?
(2)材料中所说的“未曾见过的文字”的名称是什么?请说出它的意义。
(3)如何评价这种文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四课夏商西周的更替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