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有一位清朝官员曾用这样一番话教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从这番话你判断这位官员应是哪一个派的代表( )
A . 顽固派
B . 维新派
C . 革命派
D . 激进民主派
2、所谓近代化,就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开启中国政治民主化道路的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3、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
A .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 .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 .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 . 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B .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 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D . 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5、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
A . 蔡锷
B . 梁启超
C . 康有为
D . 谭嗣同
6、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的直接触动有关( )
A .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7、《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 . 教育制度
B . 政治制度
C . 文化制度
D . 科举制度
8、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到洋务运动是( )
A . 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B . 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 . 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 . 一次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的运动
9、近代中国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撤,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 . 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B . 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C . 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 . 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10、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
A .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 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
C .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 中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1、“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中哪项法令的实施情况( )
A .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 准许创办报刊
C . 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D . 创办京师大学堂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从1898年6月到9月,清政府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中的“变法”是哪一次变法? 当时发布变法法令的清朝皇帝是谁?
(2)材料中的“维新人士”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谁?
(3)根据材料找出这次变法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的措施。 变法法令中对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
2、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直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材料中所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3)指出“自救之路”的历史进步作用。概述“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