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唐朝有位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友好交往,传播了中华文明,这位高僧是(    )
A . 僧一行 B . 玄奘 C . 郑和 D . 鉴真
2、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图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

A . 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B . 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 . 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D . 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3、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 . 《史记》 B . 《大唐西域记》 C . 《马可·波罗行记》 D . 《资治通鉴》
4、据记载,公元630—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这说明(    )
A .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 B . 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C .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 D . 日本根据中国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
5、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唐朝初年,他长途跋涉,千辛万苦,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记录在哪本书中?(    )
A . 《大唐西域记》 B . 《史记》 C . 《西游记》 D . 《西行漫记》
6、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内,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A . 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 . 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 . 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 . 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7、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A . 建立外交关系 B . 侵略中国沿海地区 C . 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D . 传播日本先进文化
8、唐朝对外交往十分活跃和繁荣,其特点是(    )
A .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B .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C . 世界领先无私奉献 D .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9、唐朝时为学习先进的经济文化,曾十多次派遣唐使来唐朝访问的国家是(    )
A . 朝鲜 B . 日本 C . 波斯 D . 印度
10、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许多东西方交流的使者穿梭其中,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道经济、文化的桥梁。在这些穿梭其中的使者中,不包括(    )
A . 张骞 B . 玄奘 C . 鉴真 D . 马可·波罗
11、世界各地凡华人居住的地方多被称为“唐人街”,中国人常被称为“唐人”。这名称的由来是因为(    )
A . 中国在唐朝开始对外交流 B . 唐朝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 C . 唐朝是古代最鼎盛的王朝 D . 唐朝时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
12、唐朝对外交往中最为著名的友好使者是(    )

①玄奘      ②晁衡     ③鉴真      ④空海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13、下列反映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有(    )

①丝绸之路    ②遣唐使    ③郑和下西洋    ④册封“班禅”

A . 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④
14、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 唐太宗——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B . 唐玄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C . 玄奘——到天竺学习佛经 D . 毕昇——编著《本草纲目》
15、如果给下图——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

A .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 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D . 主动请缨,和亲塞外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阅读史料,启迪智慧:

材料一:上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皇帝的什么民族政策?这一政策有哪些表现方式?
(2)材料二中的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谁?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对哪个国家的影响?
(4)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留给我们什么历史启示?
2、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一(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郭沫若诗

(1)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鉴真的贡献有哪些?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盛唐时代的长安城,欧洲人、中亚各国人、四裔的胡族人、葱岭东西的西域人往来熙攘,是一座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材料二: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其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们纷纷遣使与唐朝通好。日本、天竺、大食等国都多次派遣使团到中国考查学习,唐朝僧人还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以上材料均由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改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盛唐时代”是由谁开创的?“长安”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2)材料二提到的“日本使团”被称为什么?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的唐朝著名高僧是谁?
(3)上述两则材料说明唐朝时期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4)唐朝的对外政策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