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虎门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模拟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0小题)
1、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
A . 房玄龄
B . 魏征
C . 马周
D . 常何
2、7世纪,建造了布达拉宫,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首领是( )
A . 松赞干布
B . 尺带珠丹
C . 皮罗阁
D . 阿倍仲麻吕
3、你知道“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话表明了两宋时哪个地区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
A . 长江流域
B . 太湖流域
C . 黄河流域
D . 珠江流域
4、下图反映了唐朝什么技术的发达( )
A . 桥梁建筑
B . 火药配制
C . 雕版印刷
D . 瓷器生产
5、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呈现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词是( )
A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B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C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D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
6、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余杭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
A . 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 . 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 . 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 . 通惠河、江南河
7、“澶渊之盟”反映的是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
A . 北宋与西夏
B . 北宋与辽
C . 南宋与金
D . 南宋与西夏
8、隋唐以来的历朝历代都沿用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其根本原因是( )
A . 有利于选拔人才
B . 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C . 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 . 都在完善科举制
9、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 )
A .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B . 甘肃敦煌莫高窟
C . 云冈石窟
D . 山西大同石窟
10、下列人物在同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是( )
①李白 ②颜真卿 ③李春 ④柳公权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1、敦煌莫高窟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世界最长的画廊”和“墙壁上的博物馆”,它位于我国的( )
A . 陕西省
B . 甘肃省
C . 山西省
D . 河南省
12、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 . 隋文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13、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 )
A . 开国功臣
B . 皇亲国戚
C . 科举考试
D . 地方推荐
14、2016年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印度总理慕克吉访。慕克吉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就是( )
A . 班超
B . 玄奘
C . 鉴真
D . 郑和
15、下列反映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有( )
①丝绸之路 ②遣唐使 ③郑和下西洋 ④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A . 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④
16、“开元盛世”形容的是哪个皇帝的统治( )
A . 唐太宗
B . 唐高宗
C . 唐玄宗
D . 武则天
17、“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是( )
A . 黄巾起义
B . 玄武门之变
C . 陈桥兵变
D . 安史之乱
18、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在治国方略上的共同特点是( )
A . 轻徭薄赋
B . 减轻刑罚
C . 善于纳谏
D . 重用人才
19、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0、隋朝时,要把一批牡丹花从洛阳经大运河运抵余杭,正确的路线是( )
A . 江南河—长江—邗沟—通济渠—黄河
B . 黄河—通济渠—淮水—邗沟—江南河
C . 邗沟—长江—江南河—黄河—通济渠
D . 江南河—邗沟—长江—黄河—通济渠
21、有人评价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里的“利”指的是( )
A . 巩固了隋朝统治
B .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 . 加强了北部边防
D . 便于隋炀帝南巡
2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 . 实现国家统一
B . 建立隋朝
C . 开创三省六部制
D . 开创分科考试新局面
23、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
A . 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
B . 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C . 统一是五代十国时期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D .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24、宋真宗后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宋夏边界贸易兴旺的原因是( )
A . 宋朝强硬政策
B . 双方议和
C . 宋对元昊称臣
D . 宋朝学习他们制度
25、唐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A . 辽
B . 北宋
C . 南宋
D . 金
26、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7、唐太宗和武则天都注意的问题是( )
A . 重视人才
B . 善于纳谏
C . 减轻刑罚
D . 戒奢从简
28、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从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
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③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29、强大的唐朝灭亡后,出现了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几个朝代统治,历史上合称为( )
A . 十国
B . 三国
C . 七国
D . 五代
30、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 . 《史记》
B . 《大唐西域记》
C . 《齐民要术》
D . 《伤寒杂病论》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1、阅读下面材料: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赵嘏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孟郊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 白居易
(1)上述诗句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最早诞生于哪一朝代?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这一制度对当时社会有何影响?
(3)我们今天可以从这一制度中借鉴哪些有益经验?
2、历史事件总是和历史人物紧密联系的。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暴君,请问他是谁?在他统治期间,开凿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什么?
(2)图二中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被后世誉为什么?请写出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
(3)图三中历史人物在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请问他是哪位皇帝?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神童诗》
材料反映了宋代哪项政策?宋代采取此项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分析该项政策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