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古代日本》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6世纪前的日本(共4小题)
1、日本被称为“日出之处的国家”。下列关于日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B . 5世纪时,大和统一了日本
C . 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新罗进行改革
D .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下图“汉倭奴国王”金印,“倭奴国”指的是( )
A . 幕府统治时期的日本
B . 天皇统治时期日本
C . 6世纪前的日本
D . 大化改新时期的日本
3、“一块国土不能有两个统治者,一个家庭也不能有两个家长,将行政和司法归还给这个统治者最为合理公道…显然我们必须改革我们的法令法规,将政治权力归还朝廷,…”于是,日本采取的做法是( )
A . 发展近代工业
B . 允许土地买卖
C . 加强中央集权
D . 提倡“文明开化
4、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日本是在( )
A . 1世纪
B . 2世纪
C . 3世纪
D . 5世纪
二、大化改新(共6小题)
1、日本善于向别国学习,具有“饮似长鲸吸百川”的能力。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 伯里克利改革
B . 大化改新
C . 彼得一世改革
D . 戊戌变法
2、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系列改革,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史称( )
A . 查理·马特改革
B . 大化改新
C . 明治维新
D . 彼得一世改革
3、“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前后历300年之久。”下列选项与日本学习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
A . 文成公主入藏
B . 大化改新
C . 纸币
D . 明治维新
4、大化改新中规定,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它属于什么方面的改革措施?( )
A . 政治
B . 思想
C . 文化
D . 经济
5、历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
A . 民主政治
B . 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 . 奴隶制共和国
D . 资本主义制度
6、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大和统一日本
B . 大化改新
C . 幕府统治建立
D . 武士集团的出现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共4小题)
1、武士和武士集团是日本封建社会时期特有的社会阶层。下列对其表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
A . 地方豪强以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一种政治集团
B . 武士团有时对抗地方政府,有时响应朝廷出征
C . 12世纪晚期开始,幕府统治日本长达近700年之久
D .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2、12世纪晚期,源赖朝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于镰仓置幕府,武士贵族专权自此始,天皇形同虚设。这一事件在日本历史上的影响是( )
A . 大化改新取得胜利
B . 武士集团开始形成
C . 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D . 天皇大权独揽
3、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地方豪强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 参与皇室斗争
B . 保卫天皇
C . 保护自己的庄园
D . 为国家提供兵役服务
4、日本幕府统治集团的统治基础是( )
A . 天皇
B . 将军
C . 大名
D . 武士
四、材料探究(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别 |
改革措施 |
A国 |
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
B国 |
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
(1)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回答,A,B两国分别指哪两个国家?
(2)A国进行改革的历史事件叫什么?其改革的方式是什么?
(3)A国改革在政治方面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重大影响?
(4)B国的改革形成了一种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何特点?
(5)两国的改革给我们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材料涉及的改革名称是什么?领导这场改革的日本天皇是谁?
(2)材料中这场改革在政治上的内容有哪些?
(3)材料中的改革对日本有何影响?
3、读图,回答问题。
(1)读图A回答,地方豪强组建武士集团,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
(2)读图B回答,镰仓幕府有何特权?幕府首领、天皇、武士阶层在日本政治生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3)镰仓幕府的建立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