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共25小题)

1、二战结束后,1970 年,德国总统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碑前下跪,为纳粹时代的德国人认罪;2015 年5 月9 日,普京在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 周年;2015 年,国务院发出通知,2015 年9 月3 日放假一天,方便全国人民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活动。这些向全世界人民传递的共同信息是(  )

A . 日本军国主义必败 B .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C . 法西斯极度残酷 D . 战争与国家自身的发展无关
2、“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中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

A . 俄国农奴制改革 B . 日本明治维新 C . 美国南北战争 D . 中国土地改革
3、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此时的“创新和文化繁盛”主要表现为(   )

① 造纸术         ② 交子        ③ 活字印刷术        ④ 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4、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 )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5、观察如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 蒸汽机的发明 B . 电磁感应现象发现 C . 内燃机的发明 D . 电灯的发明
6、“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与上述材料有关的史实是(    )
A .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C .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 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7、“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
A . 促成了“一国两制” B . 消除了两岸隔阂 C . 发展了“九二共识” D . 彰显了民族亲情
8、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 . 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 . 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 . 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9、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两者的共同点是(   )
A . 都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B . 都涉及了政治制度的革新 C . 都推动了本国近代化 D . 都取得了成功
10、恩格斯说:“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创造品主要是用作这种采集的辅助工具。”以下各项符合恩格斯对“蒙昧时代”定义的是(   )
A . 北京人 B . 河姆渡文化 C . 半坡文化 D . 大汶口文化
11、2240年前秦朝的建立,中国历史实现了第一次大一统,从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得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有(   )

①实现了国家统一

②开始废除井田制度

③建立了皇帝制度

④建立了中央政权机构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12、《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的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资料,辨别真仿,最终写成了《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 . 侧重史书记载 B . 侧重文笔质朴简洁 C . 注重史料考证 D . 秉承朝廷旨意著书
13、2020年3月日本进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中方对此感同身受,愿在努力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尽己所能向日本提供支持和帮助,在唐朝时中国就有人主动到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他是(   )
A . 遣唐使 B . 玄奘 C . 鉴真 D . 郑和
14、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唐朝 B . “楚河汉界”源于秦末汉初的历史 C . “相”退出历史舞台开始于明成祖朱棣 D . “围魏救赵”的象棋术语源于战国时期
15、国家统一是国泰民安的前提。下列清政府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台湾府

②设伊犁将军

③设驻藏大臣

④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

A . ④③②① B . ①②④③ C . ①④③② D . ④①③②
16、观察如图,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出这种情况出现在(   )

A . 鸦片战争后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7、有学者指出: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同时得到解放,让它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
A .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 根除了社会陋习 C . 废除封建制度 D . 推动了思想解放
18、“破公路呀割电线,控铁路呀打据点,炮火连天震山川,打得那鬼子心胆寒,消灭那鬼子千千万,胜利的捷报到处传。”这是1940年晋冀豫区党委宣传部印发的一首民歌,这首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平型关大捷 B . 台儿庄战役 C . 武汉会战 D . 百团大战
19、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
A . 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 . 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 . 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D . 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20、2020年全球最关注的问题就是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的贡献是(   )
A . 克隆技术 B . 青蒿素 C . 青霉素 D . 链霉素
21、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下列关于这一法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一法典产生于两河流域

②用象形文字记载

③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④“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自于这一法典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22、下列文明古国与科技文化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A . 古埃及﹣﹣《汉谟拉比法典》 B . 古印度﹣﹣佛教 C . 古巴比伦﹣﹣金字塔 D . 古希腊﹣﹣《儒略历》
23、据统计,仅1500﹣1650年的150年间,西班牙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主要反映了(   )
A . 三角贸易的互利性 B . 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C . 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D . 殖民活动的原始性
24、在1750﹣1850年间,欧洲人口从1.4亿增加到2.3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这主要是由于(   )
A . 欧洲城市扩大与发展 B . 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 C . 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 D . 欧洲国家联合的结果
25、他是一位小说天才,曾在其作品的“总序”中写道:法国社会将要作为历史学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员。该作品是(   )
A . 《哈姆雷特》 B . 《人间喜剧》 C . 《复活》 D . 《战争与和平》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0分)(共4小题)

1、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唐代诗歌在中国古代,一枝独秀……科举制度在唐朝走向完备,在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要标准的进士科备受国人青睐,这对唐诗的繁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郭桂花《科举与唐诗的繁荣》

材料三 宋朝读书风气很浓,人们希望用勤苦来获得学问,再以学问来打通之门。

﹣﹣萧子文《简读宋朝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改用考试的方法”的制度是什么?其确立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指出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对这种“考试”方法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材料三中为方便宋朝读书人“打通权力之门”,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反映了宋朝实行什么样的国策?请再列举一例该国策的具体表现。
(4)写出这种“考试”方法废除的时间,综上所述,谈谈这种“考试”方法的本质及其发展对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陈独秀的活动

1915年

创办《青年杂志》

1917年

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9年

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1920年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材料二: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派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1)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3、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它将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出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民法室主任孙宪中教授语

材料三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1954年颁布的哪部文件?它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在这次会议上我国确立了什么成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在此之前起宪法作用的是什么文件?
(2)哪个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成果突出,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之前在什么事件中我国民主和法治遭到践踏?材料三是指1997年修改后的哪部法律文件?
(3)我国在建国初期保障农民翻身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保障少数民族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4、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解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关系,对考察当代国际关系有借鉴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回忆录中写道:“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数量,将它的海军降到五等国家的水平,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材料二 联盟在人口、资源、生产能力、人心向背和团结互助方面,都比德、意、日集团占明显的优势,为以后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联盟内部……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他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以上两则材料摘编自《世界史》

材料三  2020年2月29日,习近平强调,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进行严肃的斗争。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而国际社会上有支持也有指责。

﹣﹣﹣﹣《人民日报》

(1)材料一中所指的这个和约是什么?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德国为什么认为该和约对其不公。
(2)材料二中的联盟指什么?联盟得以成立并能维持的共同目标是什么?联盟的成立有什么积极作用?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复杂的国际关系?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临沂市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