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评估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计20分。(共20小题)

1、恩格斯曾指出: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由此判断该宗教是(   )

A . 佛教 B . 犹太教 C . 基督教 D . 伊斯兰教
2、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
A . 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 . 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 . 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 . 加强了中央集权
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聚落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有误的选项是(    )
A .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推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 B .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C .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 . 明朝废丞相——封建专制发展到顶峰
5、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    )

①统一六国     ②独尊儒术     ③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货币、度量衡    ⑤开通大运河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
6、某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

A . 《春秋》 B . 《资治通鉴》 C . 《后汉书》 D . 《史记》
7、“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

①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    ②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

③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对峙    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8、两宋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A . 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 B . 宋词的出现 C . 海外贸易的发达 D . “交子”的出现
9、德国历史学家雅斯贝斯曾说:“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希腊文明成就中对西方自由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
A . 科学成就 B . 文学成就 C . 民主制度 D . 体育艺术
10、目录索引是阅读书籍的方法。下列标题最适合作右图第六单元标题的是(    )

第六单元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A .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 . 步入近代 C .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 . 战后初期的世界
11、以下整个符合同一个时代,分处太平洋两岸的国家,彰显同一时代潮流的是(    )
A . 光荣革命  独立战争 B . 辛亥革命  南北战争 C . 南北战争  明治维新 D . 农奴制改革  法国大革命
12、“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这表明了这场“大屠杀”是(    )
A . 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性质 B . 地区性经济利益冲突 C . 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D .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13、危机并非绝对就是件坏事,因为危机一词本身就包含“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 农奴制危机促使新经济政策实施 B . 幕府危机推动了日本的改革图强 C . 法西斯扩张推动罗斯福实施“新政” D . 二战的灾难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
14、下表反映的是1928~1937年某国工业生产总值的排位情况。据此判断,该国是(    )

年份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欧洲的排位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5

3

2

2

1

A . 英国 B . 美国 C . 苏联 D . 德国
15、“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材料反映了(    )
A .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B . 三国协约的建立 C . 三国同盟的形成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6、1920年1月2日,美国司法部长米切尔·帕尔默一声令下,一夜之间,全美33个城市中竟有4000人被怀疑为激进分子,并以“激进分子”的罪名被逮捕。一向标榜民主自由的美国出现这样“红色恐怖”的原因是(    )
A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B .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 .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17、在下列科技发明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有(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18、杜鲁门回忆:“1947年3月12日下午一点钟,我走上众议院大厅的讲台,向国会联席会议发表了演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这一演说(    )
A . 结束了古巴导弹危机 B . 意味着华约建立 C . 欧洲复习计划实行 D . 标志着冷战开始
19、丘吉尔二战后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为此,欧洲国家在九十年代进行的实践是(    )
A . 建立北约 B . 建立欧洲共同体 C . 建立欧洲联盟 D . 建立联合国
20、有人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各国的利益高度交流,当前,大家要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有(    )

①人口问题    ②环境问题    ③网络安全问题    ④生态问题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21题10分,22题10分,23题10分,共计30分。(共3小题)

1、对外交往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材料二:明朝前期,国家实力雄厚,财政收入是元代的2倍。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苏州、杭州丝织业很发达,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国内。福建、广东的造船业发达,建造的海船适合远洋航行。…..1405一1433年,明成祖先后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材料三: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政府曾严厉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后来,清政府又进一步规定: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外商的活动,必须由政府指定的商人“管束稽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中国对外交往的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把域外文化带入土”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把大唐文化传播到日本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
(3)材料三表明清政府实行什么政策?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实行该政策的原因。为加强对“外商活动”的“管束稽查”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古代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各国历史进程中,革命和改革是社会更替与变革的重要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障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据统计,在这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间,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雇佣贫雇农,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唯今之计,我当决断,与其坐待彼等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其列,携手西洋诸国,….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

——日·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材料四:“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1)材料一英国创设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它是通过哪一文献确立的?
(2)依据材料二,俄国30年间发生哪些变化?引起俄国这30年变化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日本什么历史事件?请简述“废旧制,立新政”中最能体现当时时代发展趋势的措施。
(4)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推进近代化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本质相同点?
(5)材料四中美国为医治“感冒”开出的药方是什么,有何显著特点?在这剂“药方”中,核心的药材是什么?
3、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漫画《凡尔赛的榨汁机》

材料二: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第一,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性主题不会根本逆转………各国战略将主要着眼于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王逸舟《关于多极化的若干思考》

材料四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2018-01-17光明日报)

(1)材料一中漫画反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的主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次会议的操纵者是哪三个国家?这一会议确立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2)材料二中,“利益的严重冲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这一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国际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局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的因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为什么说“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综合上述材料,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评估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