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振兴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线上检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共十一大 C . 中共十三大 D . 中共十四大
2、“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B . 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 C . 运用市场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 D . 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得益于(   )
A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 一五计划 C .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 . 改革开放
4、1980年5月,邓小平对安徽的包产到户予以肯定和支持,他对这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业生产方式评价说,“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上述材料中“发明”指的是(   )
A . 一五计划 B . 三大改造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回顾这样的现实:“中国从未如此依赖世界,而世界也从未如此依赖于中国,中国发展离不开亚洲和世界。”21世纪初,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举措是(    )
A . 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B . 中国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C .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中国设立经济特区
6、“一个改革的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华夏中原。”改革这场“春风”在中国最先从哪里开始刮起( )
A . 农村 B . 城市 C . 外资企业 D . 国有企业
7、1992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出现的新局面是( )

①建立企业员工工会组织 
②首次实行政企分开  
③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④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8、“借助它,撬动了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 20 世纪最后 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这里的“它”指的是( )
A . 设立经济特区 B . 设立特别行政区 C . 设立浦东开发区 D .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9、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过去购物凭票证            今日商品任意买

A .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 .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C . 步入人民公社化时代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10、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图片所示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 . 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 都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D . 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11、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
A . 人民公社体制 B . “包产到户” C . 企业责任制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方柱状图,推动江苏省GDP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南通和连云港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B .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带来的推动作用 C . 中国加入WTO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
1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
A . 农村 B . 中小城市 C . 大城市 D . 国有企业
14、请仔细观察如图“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 . 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 B . 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 C . 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 D . 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产到户
15、“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落。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而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50万千克。”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 . 公私合营的进行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6、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 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 . 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D . 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
17、下表中的数据,反映了 2003 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世界排名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年份

2003

2005

2006

2007

2010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美元)

1.64

2.26

2.71

3.49

5.93

世界排名

6

5

4

3

2

A . 实行包产到户 B . 设立经济特区 C . 国有企业改革 D . 深化改革开放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 . 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C . 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D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9、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2001年出现创业高潮是因为( )
A . 提出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B .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D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下图所示史实的巨大意义是(   )  

①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正式开始    ②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③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④标志着我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21、材料解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徐中约《中国的奋斗1600~2000》引述,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

材料二: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写道:“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做厂长,欢迎他的是53张请调报告,(工人)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引起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什么?
(2)为解决材料二中当时这一企业的共性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中心环节是?
22、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二: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对外开放是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
(2)经济特区最早在哪些省份设立?材料二中邓小平说,“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以深圳取得的成就为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归纳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振兴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线上检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