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新区联盟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共15小题)

1、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版图开始于(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元朝 D . 清朝
2、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

A . 河北曲阳 B . 福建泉州 C . 江西景德镇 D . 河南开封
3、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 文明初露曙光 B . 分裂走向统一 C . 繁荣与开放 D .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4、

如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 . 艺术的繁荣状况 B . 农业的发展状况 C . 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 . 开放的社会局面
5、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A .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 . 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 . 加强北部边防,防止 少数民族南侵 D . 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之所以能 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不断的制度创新分不开。下列制度创立于元朝的是(    )

A . 王位世袭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7、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8、柳诒证《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主要原因是(    )
A . 印刷术的发展 B . 科举制度完善 C . 造纸术有突破 D . 图书成为商品
9、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体现北宋在政治上“夺其权”措施的有(    )

①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②分解相权    ③设通判监督知州    ④设置转运使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10、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到:“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的“悲”的是( )
A . 盘庚迁殷 B . 开元盛世 C . 安史之乱 D . 澶渊之盟
1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589年,中国重新统一时的皇帝是(   )
A . 隋文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12、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下列能够说明唐朝在官员选拔方面开放的是(   )
A . 接待遣唐使 B . 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 C . 实行科举制 D . 官员察举制
1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是后世对谁的评价(   )
A . 唐太宗 B . 唐高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14、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据此治国理念,他采取的举措是(   )
A . 打击敌对官僚贵族,扩大统治基础 B .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C .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D . 创立科举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15、“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屠洪刚的一首《精忠报国》唱得我们热血沸腾。这首歌曲描写的历史人物是(   )
A . 寇准 B . 岳飞 C . 杨业 D . 戚继光

二、判断题:(每小题l分,共5分)(共1小题)

1、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唐朝受惠于这条运河很多。唐承隋科举制并有所变革,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

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唐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影响广而深,这些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题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的意思,请在题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题后涂“C”。

(1)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
(2)唐朝的繁荣完全受惠于隋朝所开创的良好基础。
(3)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中成就和影响最为突出的代表。
(4)唐朝时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5)唐朝文明继承创新,兼收并蓄,在交流中影响了世界,也丰富了自己。

三、读图识图题(共1小题,共5分)(共1小题)

1、读下列运河示意图,回答问题。

(1)大运河的三个节点城市:①③余杭。
(2)写出大运河的四段:

A.B.C.D.江南河。

四、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又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这个时期的统治?
(4)从他的统治思想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图一、图二)

材料二: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中原王朝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格局分裂局面。第三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四:明朝人方孝儒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宋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图一与图二分别属于“中原王朝与边疆关系发展模式”中的哪一种模式?
(2)材料三反映的现象是在哪一次议和后出现的?你如何看待这次议和?
(3)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时期出现的现象,并谈谈你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看法。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共2小题)

1、对外交往是国家之间文明的交流,对外交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1)唐朝时,中日两国交往频繁,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为双方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举例说明唐与日本的友好交往。
(2)“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历史上真正去到西天取经的唐僧是指谁?故事中的西天又指的是什么地方?
(3)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朝廷在国策上鼓励海外贸易,为此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
(4)从繁盛的唐朝到卓越的宋朝,请就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态度谈谈你的看法。
2、上海世博会把《清明上河图》制作成多媒体长卷,用北宋繁华的都市风貌,辉映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哪位画家的不朽作品?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
(2)列举宋朝的一个传统节日。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最早出现在那个地方?
(4)结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北宋城市经济生活的认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重庆市江北区新区联盟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