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共15小题)

1、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 . 上海浦东开发区 B . 海南经济特区 C . 厦门经济特区 D . 深圳经济特区
2、“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 . 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 . 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 . 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3、新中国建立之初,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大纲》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4、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
A . 联合国军 B . 中国人民解放军 C .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 八路军
5、1954年,毛泽东提出:“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国在农村实行了(   )
A . 土地改革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下列各项中,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有(   )

①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7、在1954年召开的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延锴说:“现在……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 首届政协会议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中共十二大
8、某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历史作业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 实行改革开放
9、下表中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三年三大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统计表

1980年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1981年粮食产量

6.70亿千克

1982年粮食产量

7.15亿千克

A . 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 人民公社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0、1984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 增强企业活力 B . 实行经营责任制 C . 实行政企分开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经过十五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从而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
A . 2001年 B . 2004年 C . 2005年 D . 2017年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十九大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A . 邓小平理论 B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 科学发展观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 .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B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 . “创新、协调”的新发展理念 D . 科学发展观
14、“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这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C . 西部大开发战略 D . 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原则
15、习近平强调,希望台湾各党派、各团体能正视 “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肯定  ____   的原则。(   )
A . 一个中国 B . 和平统一 C . 经济合作 D . 两岸一家亲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0分)(共2小题)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优先发展钢铁、煤炭、电力、飞机、坦克、车辆制造等,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材料二:到 1956 年底,全国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 96.3%,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 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 99%、私营商业人数的 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三:

时间

1958 年

1959 年

1960 年

1961 年

我国粮食产量

20000 万吨

17000 万吨

14350 万吨

14750万吨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重要任务?
(2)材料二反映了建国后怎样的历史事实?有何重大的划时代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成因。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过三次伟大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有人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如图)

(1)材料一中“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是哪次会议提出的?
(2)材料二所述邓小平“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指什么道路?他的思想是在哪次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3)根据材料三,江苏最早开放的是哪两座城市?他们属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那一层次?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