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共25小题)

1、在我国历朝历代的疆域图中,有一幅在今天的西藏区域注着“宣政院辖地”的疆域图,那么它是(   )

A . 唐朝疆域图 B . 元朝疆域图 C . 明朝疆域图 D . 清朝疆域图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

A . 元宵节 B . 端午节 C . 中秋节 D . 元旦
3、“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    )
A . 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 . 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C . 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D . 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4、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 . 开凿运河 B . 安史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靖康之变
5、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材料陈述的是(    )
A . 诸子百家争鸣 B . 大运河的开通 C . 中外交流频繁 D . 都市生活繁华
6、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 . 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 . 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 .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 . 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7、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 . 南宋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8、《中国通史》中记载:“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
A . 藩镇割据 B . 宦官专权 C . 武将专权 D . 重文轻武
9、下列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A . 隋文帝灭掉陈朝 B . 隋朝创立科举制 C . 隋朝统一度量衡 D . 隋朝开通大运河
10、《陕西通志》载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这一社会现象诱发了(    )
A . 李自成起义 B . 崇祯皇帝自缢而亡 C . 清军入关 D .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1、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较贴切的是《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 . 她是我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 . 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 . 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 D . 她的统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12、《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 . 她是我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 . 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 . 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 . 她的统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13、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中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 . 艺术的繁荣状况 B . 农业的发展状况 C . 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 . 开放的社会局面
14、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5、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泡渊之盟的是(    )

A . B . C . D .
1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 . 宋辽对抗 B . 南宋与金对峙 C . 北宋与金对峙 D . 宋夏和议
17、词风委婉、细腻、清秀的宋代女词人是(    )
A . 李白 B . 苏轼 C . 李清照 D . 辛弃疾
18、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宋朝令史学家和学者向往的主要原因有(    )

①灿烂的科学技术    ②发达的社会经济

③丰富的文化生活    ④包容的开放意识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9、《戚少保年谱耆编》中的一首军歌歌词写道“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其中的“倭奴”指的是(    )
A . 荷兰 B . 沙俄 C . 葡萄牙 D . 日本
20、明朝有部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上的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还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着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这部著作是(    )
A . 《本草纲目》 B . 《农政全书》 C . 《天工开物》 D . 《西游记》
21、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明长城的起止点为(    )
A .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 . 东起辽东,西至临洗 C .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D . 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洗
22、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 . 设置台湾府 B . 签订《尼布楚条约》 C . 平定嘎尔丹叛乱 D . 实行金瓶掣签制
23、下侧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

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丝绸之路开辟 B . 江南地区开发 C . 海外贸易繁荣 D . 清朝经济兴盛
24、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对该政策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 阻止了西方殖民者对我国的入侵 B . 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C . 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机会 D . 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5、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策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
A . 《红楼梦》 B . 《三国演义》 C . 《水浒传》 D . 《西游记》

二、非选择题(4个小题,共50分)(共4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项目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二: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据此,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答出2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国)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材料四: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还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宋代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试指出当时最早使用的“纸钞”是什么?它出现在何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完成于何时?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政府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了哪一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4)材料四中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并根据材料四,回答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

航海家项目

郑和(中国)

哥伦布(意大利)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各次航海的船只

大小船只200多艘

最少3只,最多17只

每次航行人数

约2.7—2.8万人

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材料三: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据统计,明成祖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盛况空前。中国的茶叶、瓷器、造纸、纺织等物产与科技发明,四书五经、书画等为代表的中华书籍,成为物质文化交流重要的产品。郑和同各国商民交换货物,平等贸易,购回当地的特产象牙、宝石、珍珠、珊瑚、香料等,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

——摘编自《从郑和下西洋话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郑和的船队从我国何处出发?最远到达哪里?
(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说一说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3)请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4、清王朝采取措施加强君主专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初年,沿袭满洲贵族议事的旧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决定军国大事。康熙初年,四大臣辅政,满洲、蒙古都统俱为议政大臣,六部满人尚书也参与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较之前有所扩大。康熙帝亲政后加强皇权,会议权限逐渐削弱。

民政事务由内阁大学士或六部会议具奏。议政王大臣只议国家典草制度及军事要务。……雍正帝削弱八旗王公权势,议政王大臣会议又被进一步削弱。

——摘编自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

材料二:故宫导游指着下图的建筑物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材料三: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帝看了以后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原因。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作简要评价。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体现了统治者怎样的意图?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