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空港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以下内容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②中华民国的建立③侵华日军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④国民党政权垮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现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与事实不符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属于“穿帮”的是(   )

A . 光绪皇帝下诏建立京师大学堂 B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C . 慈禧太后在拍摄照片 D . 1912年3月,南京街头一群年轻人拿着剪刀寻找留长辫的男人
3、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


A . 洋务运动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北伐战争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B . 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C . 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 . 它是袁世凯颁布的
5、“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功臣”的依据是(    )
A . 抗击倭寇,平定东南沿海倭患 B . 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C . 打败法国,稳定西南边疆 D . 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6、2018年7月至9月,我国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在水下12米处的海床上,发现有一艘沉船。9月15日,考古队员在海床面以下5米处发现悬挂于舰舷外壁的木质髹金“經遠”舰牌子。由此确定这艘沉船就是与致远舰一样,在某场战役中沉没的“经远”号装甲巡洋舰。这场战役指的是(   )
A . 英法炮轰广州 B . 火烧圆明园 C . 黄海海战 D . 威海卫战役
7、甲午战争以后,激起了人们的仇洋情绪。山东冠县义和拳首领赵三多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 . 清政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 B . 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十分猖獗 C .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 D .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加深
8、如下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示,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2

A .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 .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9、“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萍浏醴起义 B . 安庆起义 C . 黄花岗起义 D . 广西起义
10、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心腹收买刺客暗杀了宋教仁,孙中山由此开始看清袁世凯的真面目,并毅然发动了(    )
A . 二次革命 B . 护国运动 C . 护法运动 D . 北伐战争
11、《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 . 春秋战国时期 B . 晚清时期 C . 辛亥革命时期 D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2、下图是二十世纪初学生运动的一幅标语,下列对这次“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293498846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②在北洋政府镇压下失败了

③工人阶级的参加起了重大作用

④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3、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给彷徨无助的中国知识分子带来一面寻找未来方向的镜子,这里的“镜子”是指(    )
A . 维新变法 B . 三民主义 C . 民主与科学 D . 马克思主义
14、1924年,国共两党进行第一次合作,主要任务是(    )
A . 改革开放 B . 合作共同抗日,争取民族解放 C . 共商和平建国大业 D .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实现全国统一
15、周恩来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第一个“天安门”是指(    )
A .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 .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C . 五四运动 D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6、下图是一张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西安文化时报》,该报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图片_x0020_817184510

A . 九一八事变 B . 四一二事变 C . 西安事变 D . 七七事变
17、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军队积极抵御,与日军血战近20天,中国军队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这场战役是(    )
A . 百团大战 B . 台儿庄战役 C . 枣宜会战 D . 长沙会战
18、“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材料重点强调了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
A . 国共合作抗日 B . 坚持持久抗战 C . 日本战略失误 D . 全民族团结抗战
19、续范亭先生对某次战斗高度评价道:“……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且在于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我们的士气。”这场著名的战斗是(    )
A . 平型关大捷 B . 台儿庄战役 C . 百团大战 D . 淞沪会战
20、《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中写道:“好些中国士兵在城外放下武器投降了。在他们投降的72小时内,在长江江岸被集体屠杀了。”这个事件发生的地点最有可能是(    )
A . 旅顺 B . 北平 C . 南京 D . 重庆
21、与“毛泽东”“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赴蒋介石的‘鸿门宴’”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西安事变 C . 重庆谈判 D . 第二次国共合作
22、在电影潜伏中中的主人公余则成有句台词:“仗有很多种打法,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 . 西北野战军青化砭、沙家店战役 D . 华北野战军的孟良崮战役
23、周恩来赞誉冼星海“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歌曲是:(    )
A . 《大路歌》 B . 《毕业歌》 C . 《义勇军进行曲》 D . 《黄河大合唱》
24、“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 重庆谈判 B . 百团大战 C . 全面内战爆发 D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25、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    )
A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 .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 辛亥革命后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凌青(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1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材料二: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四: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袭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利用传教伪善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

——列宁《对华战争》

(1)材料一中“光辉的一幕”具体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往事惊心泪欲潸”中的“往事”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
(4)材料四中“英国人、法国人…疯狂镇压”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何恶劣影响?
(5)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为国捐躯的一位海军将领。
(6)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习了近代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后我们应牢记哪些历史教训?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都能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潜心筑梦。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7月30日晚,会议刚开始不久,一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言语慌张,形迹可疑。代表们随即分散离开。十几分钟后,法国巡捕就包围并搜查了会议地点。……第二天,代表们在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开会。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05

材料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暴动》

材料四: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五: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1)材料一指的是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图画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这个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毛泽东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在起义失败后,他率军建立了哪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材料四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会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胜利,请你举出两例。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5)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名称是什么?你认为国共两党应该怎样相处才更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揭阳市空港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