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据《史记》记载:周武王封尚父于齐,封弟周公旦于鲁,封召公奭于燕。这一记载反映西周实行了(   )
A . 井田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2、商鞅变法的措施之一是推行县制以下对推行县制理解正确的是(    )
A . 加强了国君权力 B .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和土地 C . 废除了井田制度 D . 巩固了旧贵族在地方的权力
3、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

①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 

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③已出土的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 

④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4、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 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 . 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 . 国君的暴政 D . 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5、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表述错误的是(    )
A . 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 B .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C . 战争期间伴随着民族交融 D . 当时的争霸战争只有利没有弊
6、《今日说法》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档全日播法制栏目,它一直秉持“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的理念。如果穿越时空,请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家客串主持人,最适合的人选是(    )
A . 孟子 B . 庄子 C . 墨子 D . 韩非子
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家学派聚众讲学,纷纷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以下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孔子——儒家——“仁者爱人” B . 韩非——法家——“以法治国” C . 墨子——墨家——“兼爱”“非攻” D . 孟子——兵家——“民贵君轻”
8、“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该思想流派所持的治国理念是(    )
A . 以德治国,反对刑罚 B . 无为而治,崇尚自然 C . 以法治国,厉行赏罚 D .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9、湖北大冶铜绿山战国铜矿遗址出土的采掘工具共14件,其中铁制工具13件(计铁斧4件,铁锤2件,六角形铁锄2件,缨1件,铁钻3件,铁耙1件),另一件是木槌。这说明当时(    )
A . 青铜时代已经结束 B .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C . 牛耕得到较快推广 D . 铁器的使用更加普遍
10、如图农具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
A . 骨耜 B . 铁农具 C . 耧车 D . 曲辕犁
11、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成都平原)水早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主要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    )
A . 都江堰 B . 驰道 C . 灵渠 D . 大运河
12、纪录片《文明》于2018年3月1日首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惊艳亮相。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B . 商朝以后青铜器种类逐渐丰富 C . 商周时期的工匠已采用“泥范铸造法” D . 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13、下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分别是(   )

A . 象形和会意 B . 会意和象形 C . 象形和指事 D . 会意和假借
14、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
A .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 奖励耕织 C . 改革户籍制度 D . 建立县制
15、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中“?”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 盘庚迁殷   B . 西周建立 C . 平王东迁 D . 西周灭亡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春秋战国是我国极具特色的一段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史记》

材料三: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作家。

——胡曾《流沙》

材料四: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1)材料一中反映出周王室统治地位的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一匡天下的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请写出他的姓名。这一时期诸侯争霸是以什么名义进行征战的?请再列举两个这一时期的霸主。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边的是哪一国家?“七雄戈戟乱如麻”,请写出这一时期的一次著名战役。
(4)请从材料四中找出商鞅变法的结果。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母戊鼎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青铜器是哪个朝代铸造的?它有何地位?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有何变化?
(2)你能猜出材料二所示甲骨文是哪些字吗?说说甲骨文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之间的关系。
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辩论,出现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材料三 某中学七年级(2)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就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争论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钱。”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1)材料一体现的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引用材料中的一句原话来说明如何实现这一主张。孔子还有哪些思想主张?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
(3)材料三中劳动委员和班长的观点分别蕴含了春秋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观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