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 (共10小题)

1、甜菜块根细胞中有花青素,使块根呈红色。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在蒸馏水中,水无明显的颜色变化。但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则能使水变红,这是因为

(    )

A . 细胞壁被盐酸破坏 B . 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 C . 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 . 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指(    )
A . 细胞质与细胞膜分离 B . 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 C .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D . 原生质层与细胞膜分离
3、浓盐水有杀菌防腐的作用,其原因是                 (    )
A . 食盐水中含有较多的氯离子,使细菌毒素失效 B . 食盐水中没有细菌所需要的酶,细菌不能产生毒素 C . 食盐水中含养料少,细菌迅速死亡 D . 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
4、质壁分离的原因可解释为 (    )
A . 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 B . 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 C . 原生质层伸缩性大,细胞壁伸缩性小 D . 原生质层伸缩性小,细胞壁伸缩性大
5、下列细胞中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是(    )
A .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B . 萎蔫的菠菜叶肉细胞 C . 干玉米种子细胞 D . 杨树茎的形成层细胞
6、假定将甲乙两个同种植物的成熟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    )
A .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 .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 .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甲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 . 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7、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光镜下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

①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②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深变浅;③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形成球形小团;④细胞膜、液泡膜结构明显;⑤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蔗糖溶液。

A . ①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③⑤
8、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会发生“烧苗”现象,而导致农作物枯萎,其原因在于(    )
A . 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 B . 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 C . 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D . 肥料中毒
9、以下哪种情况会发生渗透作用(    )

①干种子萌发时的吸水  ②萎蔫的青菜放进清水中变得硬挺  ③根毛细胞吸水  ④水由气孔进入外界环境  ⑤插在花瓶中的玫瑰花枝由瓶中吸水  ⑥洋葱表皮细胞放在盐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⑦兔的血液红细胞放在盐水中发生皱缩

A . ①②③⑤⑦ B . ②③⑤⑥⑦ C . ②③④⑥⑦ D . ②③⑥⑦
10、如图表示多种植物成熟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的百分率,图中曲线表明这些植物细胞 (    )

_x0000_i1025

A . 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B . 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C . 有不同浓度的细胞液 D . 细胞膜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 (共5小题)

1、实验材料的选择是科学家探究的一个关键环节。下面有关洋葱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表皮细胞呈紫色,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B . 根尖细胞分裂旺盛,可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C . 表皮细胞液浓度高,吸水容易涨破,可用于DNA提取实验 D . 表皮细胞具有紫色大液泡,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实验
2、如下图所示,烧杯内装有蒸馏水,下部封有半透膜的长颈漏斗内装有淀粉和食盐溶液,开始时,漏斗颈内的液面与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相同。过一段时间后,用碘液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测蒸馏水中的物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①漏斗颈内的液面下降  ②漏斗颈内的液面上升  ③烧杯内的液体遇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烧杯内的液体遇碘液变蓝

A . B . C . D .
3、用相同的完全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在二者的吸水率几乎相同的情况下,72 h后原培养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发生了如下表所示的变化(表中数据为72 h后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占实验开始时的百分比)。分析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K

Mg2

Ca2

SiO

水稻

17.0

105

117

19.5

番茄

19.1

85

59.6

118

A . 不同植物对同一离子的需要量是相同的 B . 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O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 C . 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D . 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4、下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B . 6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 , 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 . 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正常 D . 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5、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试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图所示。

该试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    )

A . 植物根对水分子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B . 植物对离子的吸收不具有选择性 C . 植物对离子的吸收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D . 水稻吸收Si的载体多

三、判断题(共5题): (共5小题)

1、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蛋白的有 无,决定对离子选择吸收的种类。    (  )
A . 正确 B . 错误
2、质壁分离实验证明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  (    )
A . 正确 B . 错误
3、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   (  )
A . 正确 B . 错误
4、用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代替蔗糖不能引起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  )
A . 正确 B . 错误
5、将红细胞置于9%食盐溶液后发现细胞皱缩。     (  )
A . 正确 B . 错误

四、非选择题(共5题): (共5小题)

1、用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_x0000_i1034

(1)原生质体体积A→B段的变化说明:在该段时间内水分从原生质体      ,细胞液浓度      
(2)在1分钟后,处于2mol·L1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将      ,此时,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      ,要使该细胞复原,应将其置于      中;
(3)在1分钟后,处于2mol·L1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是由于      逐渐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液浓度      
(4)并不是该植物的所有活细胞均可发生质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还必须具有      
2、下图所示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三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请回答:

_x0000_i1035

(1)图A细胞处于何种生理状态?

      

(2)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依次是      
(3)如图中A、B、C三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A图与B图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是      
(4)假设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成装片并使之处于高渗溶液中而发生质壁分离,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胞的质壁分离发展过程,发现该细胞形态的变化顺序将如图中所示的      
(5)图中标号①指的物质是      
3、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如图为处于三种生理状态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1)原生质层包括      这几部分(填标号),可以把原生质层看作一层       性膜。

(2)若将细胞a置于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再放入清水中,则细胞的变化是 (    )               

(2)
A . a→b→c→b→a B . a→b→a→c C . a→b→c D . a→c→b→a
(3)若将细胞置于质量浓度为O.5 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再放人清水中,则细胞的变化是               (    )

(3)
A . a→b→c→b→a B . a→b→a→c C . a→b→c D . a→c→b→a
(4)图c所处的生理状态是      

(5)图中各细胞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4、下表是一组用新鲜洋葱表皮进行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请分析回答:

实验

分析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第1组

①将材料置于0.3g/mL蔗糖溶液中

①发生质壁分离

②然后将材料移至蒸馏水中

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第2组

③将材料置于0.6g/mL蔗糖溶液中

③迅速发生质壁分离

④然后将材料移至蒸馏水中

④质壁分离不能复原

第3组

⑤然后 将材料置于0.07g/mL尿素溶液中

⑤开始发生质壁分离,然后逐渐自动复原

第4组

⑥将材料放在100℃热水中3min后取出,重复第1组实验

⑥不发生质壁分离

(1)洋葱表皮细胞在第1、2、3组实验中均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其内部结构基础和外在条件分别      
(2)比较第1和第2组实验结果的差异,说明

      

(3)比较第1和第3组实验结果,出现实验结果差异性的原因是

      

(4)比较第1和第4组实验结果,出现实验结果差异性的原因是

      

5、

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下图为肾小管及相关结构示意图。

回答问题:

(1)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      (高于、低于、等于)组织液中的。

(2)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需要      的参与。

(3)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的原理是      ,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增加的原因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