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调研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一分,共24分)(共24小题)

1、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明朝 D . 清朝
2、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

A . B . C . D .
3、梁启超在1905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现今之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中的回族形成于(    )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4、比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①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

②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

③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

④都是因暴政而亡的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5、青花瓷是瓷器名品,其底色是蒙古人崇尚的白色,青蓝色花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制作花纹的颜料“钴蓝”由波斯商人带来,它的花纹既有汉人推崇的梅兰竹菊、蒙古人喜欢的牡丹、芍药,也有西亚文化的葡萄藤。青花瓷的这些特性表明(  )
A . 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B . 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 C . 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前列 D . 中华文明是经久不衰、绵延不断的
6、“草头”是常熟居民喜食的一种蔬菜,它的学名叫“苜蓿”,从下面示意图可知(   )

A . 战国时常熟地区就开始食用“草头” B . “草头”的传入与丝绸之路有关 C . “草头”原产于中原地区 D . “草头”的到来与长城的修建有关
7、开皇年间(581年),废信义郡及所辖海阳、前京、信义、海虞、兴国等五县并入常熟,县治设于原南沙城。开皇九年(589年),废晋陵郡,升常熟建常州。下列对升常熟建常州时间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5世纪  南北朝 B . 5世纪  隋朝 C . 6世纪  南北朝 D . 6世纪  隋朝
8、苏州段运河历史上属江南河,史书载:“大业六年隋炀帝敕穿江南河。”由此可推断(   )
A . 材料中的史书可能是《史记》 B .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修此河场景 C . 此河贞观之治时已发挥作用 D . 徐光启为此河开凿提供了技术指导
9、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店诗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
A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沦海 C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0、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
A . 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 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C . 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D . 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
11、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鉴真东渡 C . 玄奘西行天竺 D . 郑和下西洋
12、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冈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描写宋太祖的是(   )
A . 开明君仁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 .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 . 调招政策早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 . 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
13、《天龙八部》是已故武侠小说宗师金庸的经典作品。小说中的三位主人公乔峰(丐帮帮主,后为辽国南院大王)、段誉(大理世子)及虚竹和尚(后被选为西夏附马)合力上演了一部武侠大戏,凸显了“为国为民,使之大者”的主题。清判断,创作该小说依托的历史背景是(   )
A . 汉与匈奴的和战 B . 魏蜀吴的鼎立 C . 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D . 南宋与金的对峙
14、北宋初,四川地区使用铁钱,但携带很不方便。宋真宗时,成都15家富商联合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用来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南宋时,纸币的需要量更大,政府就大量印行纸币。这表明交子(   )
A . 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 B . 促进了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 . 是宋政府敛聚财富的主要手段 D . 提高了四川富商的社会地位
15、某套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一课对应的单元是(   )
A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C .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D .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6、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人物是(   )

A . 孝文帝、阿骨打、铁木真、忽必烈 B . 孝文帝、铁木真、阿骨打、忽必烈 C . 阿骨打、孝文帝、忽必烈、铁木真 D . 阿骨打、孝文帝、铁木真、忽必烈
1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庆祝的节日就是今天的(   )
A . 清明节 B . 端午节 C . 春节 D . 中秋节
18、明故宫是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现在,明故宫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结合下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

A . 北京市 B . 上海市 C . 西安市 D . 南京市
1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口口两代是可以的。”文中的口口处应填(   )
A . 秦汉 B . 隋唐 C . 宋元 D . 明清
20、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______________处可填(   )

第一类:《论语》《老于》《墨子》

第二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第三类:《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A . 《韩非子》 B . 《兰亭集序》 C . 《窦娥冤》 D . 《天工开物》
21、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历史资源室时,发现了两张残损的历史地图,其中一张只能依稀看出“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等字迹;另一张图例中有“省界”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老师让同学们判断这是哪两个朝代的疆城图,以下同学答案正确的是(   )
A . 徐杰:西汉和唐朝 B . 陈民:元朝和清朝 C . 刘君:元朝和明朝 D . 李红:明朝和清朝
22、整理知识要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为某同学整理的知识要点,其内容能共同说明的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 . 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C . 欧洲殖民者的人侵被打败 D . 清初西北边疆得到巩固
23、“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应是(   )
A . 岳飞 B . 文天祥 C . 郑成功 D . 戚继光
2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

记述

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

A . 设于雍正年间 B . 设于雍正十年 C . 因战事而设立 D . 大大强化皇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共3小题)

1、“”后,唐朝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成汉,史称“”。
2、元朝时,的设置,是台湾地区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后,清政府设置 , 加强了对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管辖。
3、宋朝的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息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巩固;清朝的政策造成了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28题6分;29题6分;30题8分;共20分)(共3小题)

1、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阅读下列材料:【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材料二  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联合宣布,《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艺术互动展演即将完成,这件国宝级作品将从纸上立体起来,于2018年春夏与观众见面。

—中国青年报(2018年03月06日08版)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材料三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也为都江堰写一个简要评价(不得照抄原文)。
(2)观察材料二的这幅名画,你能感受到我国古代哪个朝代怎样的社会信息?
(3)据材料三,概括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并写出材料中对治国理政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
2、古代的选官制度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演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残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  常熟名人馆位于国家4A级景区方塔园内,馆内共陈列505位列代名人,其中包括483名唐代至清末科举进士名录,充分展示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深厚的人文底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科举制诞生及完善的关键人物。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87年“八股文定型”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并指出由此产生的后果。
(3)指出材料二、材料三的关系。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1~1840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

—依据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③》绘制

材料二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6世纪文艺复兴之前,欧洲是政教合一的封建时代,宗教裁判所可以仅仅因为布鲁诺信奉哥白尼的日心说这样一个科学学说,而把他视为异端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因此,欧洲中世纪的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史称“黑暗的中世纪”。而这一千年,中国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持续发展,中华封建文明在大踏步前进……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传统技术更为世人所称道……只是到了近代才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王渝生《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变化情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公元401~1500年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开始造成古代中国科技落伍的不利因素。
(3)下图是某校初一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手抄报照片,其中“四大发明是什么”的答案有点模糊不清,请你列举其中一个,并说明其能人选四大发明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科技发展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调研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