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深圳专版)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4小题)

1、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近视眼不戴眼镜一定看不清书上的字 B . 远视眼不戴眼镜一定看不清书上的字 C . 近视眼不戴眼镜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 D . 远视眼不戴眼镜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
2、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 . 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 . 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 . 它的目镜和显微镜的目镜作用相同
3、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 s -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 ~ 4 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4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 . 0 ~ 4 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 / s D . 3s 时甲在乙的前方
4、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 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 . 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D . 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5、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


A . B . C . D .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B . 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C . 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相同 D . 一般来说,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
7、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如图所示位置这时应该(   )

A . 将左端平衡螺母向右旋进一些 B . 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 . 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D . 将游码向右移动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A .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该透镜的焦距f小于9cm C . 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透镜9cm处,不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 D . 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也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9、如图所示,在“测量花岗石密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花岗石 B . 称量花岗石质量的过程中,若天平横梁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 C . 花岗石的质量是25g D . 花岗石的密度是2.8×103kg/m3
10、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体积为 的甲物质的质量为 B . 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 . 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D . 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11、—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大观河边照像,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罝观察,那么影像甲和乙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 都变 B . 都不变 C . 甲变,乙不变 D . 甲不变,乙变
1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顺手抓住了一颗飞行的子弹,其原因是( )
A . 飞机在空中静止不动 B . 子弹在空中静止不动 C . 子弹和飞机运动方向相反 D . 子弹相对于飞机几乎是静止的,速度大小方向都大致相同
13、小致同学对某物质加热,他将该物质熔化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象中的BC段是物质的沸腾过程 B . 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不吸热 C . 图中CD段是液态 D . 图中DE段是固液混合态
14、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物质为非晶体 B .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80℃ C . 该物质熔化过程用时15分钟 D . 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15、刚从开水中捞出煮熟的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鸡蛋表面的水分干了之后就很烫,这是因为(   )
A . 鸡蛋的内部温度很高,热量还渐散发 B . 水的温度低,鸡蛋壳的温度高 C . 鸡蛋壳未干时,热水蒸发很快,吸收热量,使蛋壳温度不太高 D . 鸡蛋壳不善于传热,使手发烫要一段时间
16、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0 m B .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C . 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 m/s D . 人剧烈运动后脉搏每次约2 s
17、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而我国的古诗词文化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 C .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D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18、有关量筒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量筒的刻度由下往上增大最下面的刻度为0,且刻度是下密上疏 B . 量筒可用来测液体的体积,也可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C . 量取过程中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先快后慢,最后用滴管逐滴加到所需的量 D . 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9、下列关于图中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 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 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 D . 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0、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 . 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漫反射 B . 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镜面反射 C . 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 . 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1、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 12.45cm B . 12.34cm C . 12.36cm D . 12.35cm
2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B .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 .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D .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
23、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上,一般会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是液化现象,夏天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B . 这是液化现象,夏天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C . 这是汽化现象,夏天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D . 这是汽化现象,夏天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24、据报道,三水驴友钱某与他的朋友们开着重型机车去云南、西藏等地自驾游,13天跨越50城.当钱某突然向前开动机车时,与之并排在路旁的朋友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钱某的朋友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钱某 B . 自己 C . 路灯 D . 地面

二、作图题(共3小题)

1、有一点光源S,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凸透镜的焦点F重合,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为a,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


(1)凸透镜的焦点F;
(2)点光源S的位置;
(3)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如图所示、OB为反射光线,O为入射点,请画出该光线的入射光线及其折射光线。

3、如图所示,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小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中央呈现出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2)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小聪取下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为了再次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可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移动到适当位置;
(3)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       。 (3)
A . 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一些 B . 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一些 C . 将凸透镜和光屏都向下移动一些 D . 以上方法都可以
2、学校创新实验小组欲测量某矿石的密度,而该矿石形状不规则,无法放入量筒,故选用水、烧杯、天平(带砝码和镊子)、细线、铁架台等器材进行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的      处,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入天平的左盘,先估计烧杯和水的质量,然后用      往天平的右盘      (选填“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试加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g。
(3)如图乙所示,用细线系住矿石,悬挂在铁架台上,让矿石浸没在水中,细线和矿石都没有与烧杯接触,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44g,则矿石的体积为      m3。(ρ=1.0×103kg/m3
(4)如图丙所示,矿石下沉到烧杯底部,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74g,则矿石的密度为      kg/m3
3、小明探究“水的沸腾”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

(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根据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      ℃。
(3)小明看到,从水温达到90℃到水沸腾共用时10min。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请你给小明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长度为15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如图;火车头距离桥头200m处鸣笛,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至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s后,车尾驶过桥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计算火车的速度;
(2)计算大桥的长度;
(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五、开放性试题(共1小题)

1、以下有关声音的实验: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抽去钟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 乙:在衣架的挂钩上系上细线,细线的两端分别绕在两根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耳朵,敲击 衣架,可以听到很清晰的声音; 丙: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 请你说出上述实验分别在研究什么问题:

甲:      

乙:      

丙: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9-2020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深圳专版)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