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30小题)
1、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 . 创建新中国
B . 实现祖国统一
C . 进行土地改革
D . 恢复国民经济
2、“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
A . 抗美援朝时期
B .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 “大跃进”时期
D . “一五”计划完成后
3、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材料中“新时代”是指( )
A . “大跃进”时代
B . 人民公社化时代
C .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4、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美帝国主义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这是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该社论评述的是( )
A . “求同存异”方针
B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小明同学进行某研究性课题的学习。他搜集了“多种所有制经济”“政企分开”“按劳分配”等资料。由此推断,他在研究( )
A . 土地改革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 国有企业改革
D . 民主与法制建设
6、下图是2019年某校一儿童画作品,它所纪念的历史事件( )
A . 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 . 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C . 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D . 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7、“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对联反映出我国在“一五”计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
A . 轻工业
B . 农业
C . 商业
D . 重工业
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
A . 通过了《共同纲领》
B . 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 .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9、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10、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历史。“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
A . “一五”计划时期
B . 三大改造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改革开放初期
11、他在兰考县一共只留下了四张照片(图为其中一张),其中三张还是偷拍的。他叮嘱,要多拍老百姓。他被誉为( )
A . “铁人”
B . “最可爱的人”
C . “解放军好战士”
D . “党的好干部”
12、马丁·雅克说:“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1978年开启了新的纪元,尽管在那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其中“1978年开启了新的纪元”指的是进入( )
A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C . 改革开放新时期
D . 市场经济时代
13、1980年《纽约时报》以惊人的口吻报道:“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轰然鸣响。”这里的“轰然鸣响”是指( )
A . 在农村率先启动改革
B . 在广东、福建兴办经济特区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 进一步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14、下图是“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与之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创办经济特区
B .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15、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是( )
A . 重返联合国
B . 设立经济特区
C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 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16、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一个个梦想成真主要是因为我国( )
A . 教育事业的发展
B . 科学技术的进步
C . 综合国力的增强
D . 外交成果的显著
17、“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和而不同”文化观念在民族政策中的体现,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新中国成立后实践这一理念的治国策略是( )
A . 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
B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大力提倡“求同存异”
18、年代尺是记录历史的工具。下面年代尺上空白处应填的内容是( )
A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 科学发展观
C . 中国梦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9、2019年12月2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了庆祝澳门回归______周年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充分肯定澳门在“一国两制”实践中的独特作用。( )
A . 10
B . 20
C . 30
D . 40
20、据报道:上任仅一年的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由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而不得人心,民意支持率已不足百分之三十。这一事实说明( )
A . 谋求武力统一已迫在眉睫
B . “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
C . 美国干涉阻碍了两岸关系
D . “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的基础
21、“新华社青岛2019年4月23日电 题:奏响新时代海上和平乐章——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纪实。”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 . 东海舰队
B . 华东军区海军
C . 南海舰队
D . 北海舰队
22、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被称为“国之利器”,被西方视作“神秘之师”。其前身是( )
A . 陆军
B . 海军
C . 空军
D . 第二炮兵部队
23、下图报纸《告台湾同胞书》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 . 两岸局势走向缓和
B . 实现了两岸“三通”
C . 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
D . 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24、2020年6月15日,印军违背承诺,越过实控线,导致了中印加勒万河谷(中国领土)冲突。印方做法违反了中印曾今共同倡导的(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求同存异原则
C . “一边倒”原则
D . 不结盟原则
25、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文中省略的史实是( )
A . 第一辆汽车制造成功
B . “籼型水稻”培育成功
C . 新型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D . 原子弹、氢弹
26、下图所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的实现,计划在( )
A .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B . 中国共产党成立150年时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0年时
27、以下是某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此人是( )
A . 袁隆平
B . 邓稼先
C . 屠呦呦
D . 钱学森
28、“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语)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符合以上说法的史实是( )
①“双百”方针的提出 ②小说《红岩》、《青春之歌》风靡一时
③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④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9、下边漫画反映的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 全面深化改革
C . 全面依法治国
D . 全面从严治党
30、“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 . 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 . 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C . 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 . 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共2小题)
1、贴春联是中国百姓过春节的重要习俗。而春联的小小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百姓盛行的春联。
①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②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④自从盘古开天地,不收皇粮第一回。
⑤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1)填写出下表中A、B、C、D的事件名称及与A、C、D相对应的春联编号。
历史时期 |
主要事件 |
春联编号 |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 |
A. |
|
B. |
⑤ |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
C.大跃进和运动 |
|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 |
D.实行 |
|
E.全面免除农业税 |
④ |
(2)表格中哪一历史事件对我国的农村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写出对应字母即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主要失误之处。
(3)纵观新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漫画“眼疾”中站着的医生说:“难道你连六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看不见吗?”坐着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回答:“我看不见。我只能看见蒋介石。”这说明了美国对新中国持什么态度?基于此,美对华实行了什么外交政策?
(2)图二反映的是中美关系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个片段?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图三再现了美国哪位总统访华的精彩瞬间?结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美关系发生转变的原因有哪些?
(4)近一年来,中美关系呈紧张态势,对此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