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分封制开始实施是在(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2、“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3、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
A . 黄帝时期
B . 夏朝
C . 商朝
D . 西周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湖北等地 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我们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是( )
A . 文物
B . 文字
C . 化石
D . 遗骸
5、通过对元谋人遗存的研究,人们发现了能够证明元谋人为古人类而非古猿的有力的证据。该证据是( )
A . 粗糙的石器工具
B . 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C . 烧制的陶瓷碎片
D . 大量的稻谷种子
6、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最早懂得保存火种的是( )
A . 元谋人
B . 河姆渡人
C . 山顶洞人
D . 北京人
7、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对其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它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B . 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C . 它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D . 在这里发现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打制石器
8、对北京人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保留某些猿的特征
B . 使用磨制石器
C . 用火加工食物
D . 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果实
9、“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远古人类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天然火的运用
B . 打制石器的使用
C . 群居生活出现
D . 原始农业的兴起
10、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 . 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
B . 荒地上人们用骨耜耕地
C . 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
D . 人们在制作彩陶
11、假设你生活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应该是( )
A . 打制石器
B . 磨制石器
C . 青铜剑
D . 铁斧
12、下列哪一项不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
A . 农作物种植
B . 家畜饲养
C . 聚落出现
D . 打制工具出现
13、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是( )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②都懂得使用天然漆 ③都饲养家畜
④都种植粟和水稻 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⑤
C . ①④⑤
D . ①③④⑤
14、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下列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他们都是传说中的人物
B . 他们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C . 传说他们有许多创造发明
D . 他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
15、因治水有功而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是( )
A . 黄帝
B . 尧
C . 舜
D . 禹
16、下列关于“禅让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出现于尧舜禹时期
B . 以战功显赫为推举标准
C . 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D . 属于传说
17、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时搜集了“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王位世袭制、中国国家的产生、镶嵌绿松石的铜牌照片”等资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朝代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18、李慧同学在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这段历史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整理了下面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B . 商汤战胜夏王启,建立商朝
C . 商纣王施用酷刑残害人民,最后被灭
D . 周武王灭商建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19、《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 )
A . 纳贡
B . 朝觐
C . 作战
D . 分封
20、制作年代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历史。下图是孙杰同学复习“夏商周的更替”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的空格处应填写( )
A . 武王伐纣
B . 楚汉之争
C . 国人暴动
D . 西周灭亡
2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 原始社会末期
B . 夏朝
C . 商朝
D . 西周
22、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原始符号
D . 大篆
23、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②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③甲骨文约40%是象形字
④甲骨文出土于阳城的废墟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
24、“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是( )
①四羊方尊 ②毛公鼎 ③司母戊鼎 ④利簋(gui)
A . ②④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③
25、“青铜时代”大体上相当于我国的( )
A . 原始社会中期
B . 原始社会末期
C . 奴隶社会
D . 封建社会
二、判断题(共1小题)
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并加以改正.
(1)元谋人的脑容量及头骨形态与现代人类接近,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2)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 (2)
A . 正确
B . 错误
(3)传说中黄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发明纺织。
(4)周文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5)西周时期贵族享有各种特权,周代贵族中等级最低的是卿大夫。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读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三: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某原始农耕遗址,出土了成堆的稻谷、稻秆以及用水牛等动物肩胛骨制成的骨耜。
(1)图一和图二分别被称为什么建筑?分别是哪一地方的远古居民的房屋?
(2)图一和图二在结构上有什么优点?他们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材料二中神农为什么要“教民农作”?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什么历史现象?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此地的原始居民种植哪种农作物?
2、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1中①②处分别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是什么?
(2)我国古代社会由世袭制代替图1中的①制度,有人认为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有人认为是历史的倒退,谈谈你的看法。
(3)图2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实行的一种什么制度?此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4)请写出图2中反映的此制度的主要内容。此项制度的实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初一某班的历史拓展活动丰富多彩,大家针对史前人类活动展开充分探究。
(1)通过上面考古发现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推测史前人类们已经掌握的技能(至少说出三项,并说明理由)
(2)以下是小吴同学搜集的反映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的图片。请你仿照范例,选择后两件文物 , 完成你的考证。
(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3)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时期历史的重要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