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北镇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主要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史实的是(   )

A . 《林则徐》 B . 《鸦片战争》 C . 《火烧圆明园》 D . 《甲午风云》
2、“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戊戌六君子中哪位在就义之前说的(  )

A . 谭嗣同 B . 康有为 C . 梁启超 D . 杨锐
3、1839年,林则徐下令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请问销毁鸦片的地点在(  )

A . 南京 B . 上海 C . 虎门 D . 北京
4、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俄国 D . 德国
5、1912年2月12日,下诏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是(    )
A . 咸丰帝 B . 光绪帝 C . 同治帝 D . 宣统帝
6、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
A .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B .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 . 香港海员罢工 D . 青岛日资纱厂工人大罢工
7、1851年,他率众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他是(    )
A .  张之洞 B . 陈玉成 C . 洪秀全 D . 曾国藩
8、太平天国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的方案是(    )
A . “拜上帝会” B . 《天津条约》 C . 《天朝田亩制度》 D . 《资政新篇》
9、下面是一组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其内容相吻合的主题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洋务运动的开展 B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外国资本的扩张 D . 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10、在19世纪末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 . 美国 B . 日本 C . 沙俄 D . 德国
11、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中割让给日本的领土包括(    )

①辽东半岛  ②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③香港岛  ④澎湖列岛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2、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是(    )
A . 《知新报》 B . 《直报》 C . 《民报》 D . 《时务报》
13、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A . 萍浏醴起义 B . 广州起义 C . 黄花岗起义 D . 南昌起义
14、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的是(    )
A .  孙中山 B . 黄兴 C . 宋教仁 D . 梁启超
15、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
A . 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 B .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 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16、下列关于“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相关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 . 1913年,宋教仁在北京火车站遇刺身亡 B . 二次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革命军太过弱小 C .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 . “二十一条”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17、以英、美为靠山,控制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江西,湖北等省的军阀派系是(    )
A . 皖系军阀 B . 桂系军阀 C . 直系军阀 D . 滇系军阀
18、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    )
A . 《国闻报》和北京大学 B . 《知新报》和《新青年》 C .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D . 《国闻报》和《知新报》
19、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A .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 . 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 C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 十月革命的影响
20、下列口号中,由工人提出,反映工人阶级心声的是(    )
A . “驱除跶虏,恢复中华” B . “自强”“求富” C .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D . “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2)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
(4)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
(5)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的是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材料一:18世纪末,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士对中国的态度多以侮辱和谩骂取代以前的尊重和颂扬。

材料二: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在近代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士对中国的“侮辱和谩骂”中,最终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请按照日本学者的理论顺序,排列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事件。
(3)你认为按照上述顺序,中国能避免被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吗?请简述理由。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记:

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

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开始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建议,未被采纳。 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2年3月,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商报》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材料三:孙中山曾说:“我辈既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材料四:2015年恰逢孙中山逝世90周年,海峡两岸纷纷举行各种活动,隆重纪念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
(2)概括材料一中有关孙中山在1894年至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
(3)材料二评价孙中山有五个“不知”,你是怎样理解的?结合材料三,你能感受到 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4)海峡两岸共同纪念孙中山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中,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游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们”指的是谁?(至少写出两位人物)
(2)材料一中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3)与材料二相比,五四运动后期主力和运动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辽宁省锦州北镇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