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1【吉林专版】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历史动因带来历史结果,追寻动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动因与结果之间的关联不正确的是( )
A . 中共独立掌握革命武装一南昌起义 B .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秋收起义 C . 日本摆脱经济政治困境一九一八事变 D . 实行全民族抗战一西安事变
2、19世纪40年代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在其影响下国内出现了一系列报纸和出版机构。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

A .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B . 经济的变化 C . 外交事业的发展 D . 科技的进步
3、“这次作战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摧毁大量敌人据点,使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这次“作战”是(   )
A . 平津保卫战 B . 平型关大捷 C . 台儿庄战役 D . 百团大战
4、毛泽东在一首诗中吟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意义是(   )
A . 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 . 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解放了东北全境 D . 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5、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
A . “门户开放”照会提出后 B . 《天津条约》签订后 C . 《北京条约》签订后 D .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签订后
6、“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上述内容出自( )
A . 《警世钟》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中华民国约法》 D . “二十一条”
7、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评说,不正确的是(     )
A . 是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 B . 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目的 C .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D .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
8、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包括(     )
A . 民族主义 B . 民生主义 C . 民主主义 D . 民权主义
9、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错误的是(     )
A . 李鸿章—洋务运动 B . 鲁迅—戊戌变法  C . 孙中山—辛亥革命 D .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10、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的标志是(    )
A . 鸦片战争 B . 辛亥革命 C . 五四运动 D . 新文化运动

二、列举题(共4小题)

1、列举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名称。

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
(1)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_      
(3)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_
(4)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成就
(1)清政府在百日维新期间创办的最高学府--
(2)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_
(4)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列举新文化运动的四位代表人物。

三、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

材料三:

             辛亥革命大事记(1912年部分)

时间

主要内容

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发表《临时大

总统宣言书》,竭诚表示将“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

1月15日

孙中山致电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宣告如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共和,则正

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将政权让与袁世凯

2月12日

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帝制终结

2月13日

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宣布赞成共和

3月3日

中国同盟会本部在南京召开会员大会,制定新钢领,宣布以“巩固中华民国,

实行民生主义”为宗旨,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3月11日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第一、二、四条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4月1日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1)材料一所示的内容是哪一组织的政治纲领?这一组织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个障碍”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扫除“这个障碍”,孙中山参与筹划和领导了哪些起义?
(3)材料三中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集中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哪一项?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实现这一主义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依据《辛亥革命大事记(1912年部分)》,这些斗争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4)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的中国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除了有硝烟的战争,更有没硝烟的探索。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下面是关于探索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几个重大事件,读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发动的,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来挽救统治的自救运动,最后,一场战役几乎埋葬了所有努力。

材料二:出现于19世纪90年代,势单力孤的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下,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妄图把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进中国,结果,一场政变淹没了所有改革梦想。

材料三: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终于认识到了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于是,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赶跑了皇帝,但果实却被袁某人窃取了。

材料四:20世纪初,进步的知识分子,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在思想领域里掀起了一场影响空前的资产阶级革命,虽起到了解放思想促人奋进的作用,但也没有赶走专制,实现真正的民主。

(1)材料一提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场运动?请写出发动这一运动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一位。
(2)材料二提到的改革是哪场改革?请写出“维新派”代表人物一位?
(3)材料三是指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列举“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一位。
(4)材料四是指哪场运动?请写出“进步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一位?
(5)从材料一到材料四说明我国近代化有何特点?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五月四日下午一时半,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学生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以五四运动为起点,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挟择》

材料三: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
(3)材料三中“大会”指的是什么?说说这次“大会”召开的重要历史意义。

四、综合题(共2小题)

1、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的耻辱与荣耀,进步与发展!请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屈辱·北京】写出近代北京城被外敌占领的相关战争名称。(两例即可)
(2)【抗争·北京】1898年的北京见证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探索: 1935年的北京见证了学生的爱国浪潮。请分别写出相关的历史事件。写出一位1937年在北京卢沟桥进行抗战的国民党的爱国将领。
(3)【新生·北京】1949年北京的哪一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4)【辉煌·北京】1978 年北京召开的哪次会议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5)【感悟·北京】北京的历史给你的感悟是什么?
2、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A

B

C

(2)请为以上三幅图片概括出一个主题。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0-2021学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1【吉林专版】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